“大堂600只照明灯换成LED光源,成本14.8万元,一年省电15万度;99台空调换成使用新技术的电机,成本181万元,一年省电156万度”,位于静安寺商圈的会德丰国际广场去年完成了对基础硬件设施的节能改造,如今到了验收效益的时候。工程部副经理陈翘祺算了一笔账,加上政策补贴,上述改造项目不仅实现投资回本,且令这幢楼每年至少能节约140万元,降碳240吨。
正值2023全国节能宣传周,静安区近百家重点用能单位(楼宇)聚在一起,交流节能减排降碳的经验与困惑。会德丰国际广场的探索令不少同为“用能大户”的企业心动不已。
市发展改革委能源处处长王智强介绍说,光伏建设是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点任务。为扎实做好光伏建设工作,上海市已建立一套光伏建设相关的考核机制和扶持政策体系,工作成效显著。应积极在既有建筑屋顶安装光伏,开展光伏建筑一体化等光伏试点,探索可再生能源多场景应用示范。
静安区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颋介绍了静安区碳达峰实施方案,他认为要关注企业节能减排降碳的新需求、新问题,利用好节能宣传周的平台及时传递相关政策、促进政企交流合作。
在上海市节能工程技术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宏看来,国家“双碳”战略带来很大创新空间和发展机遇,然而在具体执行落地的环节,靠的是企业真正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其间,“关键抓手在于降碳这件事如何产生价值、产生效益”。
收益,是大多数楼宇在节能改造时面临的痛点。“越洋广场看上去还挺新,其实已有15年楼龄,电机在内的基础设施快到使用寿命期限”,越洋广场物业总监李炯介绍说,节能降碳是一件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双赢的事,广场管理方希望趁大修期间落实节能改造,但个中压力不少——考虑业主感受,升级改造花费的时间比更换老旧设备多,多少影响经营活动;考虑成本,对新技术新设备选择相当谨慎,企业更关心新设备运行后是否会额外增加“未料及”的后续费用。
陈宏建议,既有建筑不妨寻求一种技术可行、成本可控的方案作为行动的第一步。除了改换更节能的LED灯、保温效果更佳的新材料,还可以借助数字化、智能化手段进行能源体系建设。
比如,楼宇密布的中心城区静安出台的《碳达峰实施方案》中,提出推动虚拟电厂建设试点。目前,相关技术已在静安一些园区、功能区和商务楼宇中被采用。据市北供电公司工作人员介绍,可以将虚拟电厂形象地理解为一杆秤,实现电力供需平衡。采用互联网和先进通讯技术,将空调、供水、分项计量等多个能源环节纳入协调管理。已经在使用虚拟电厂的上海恒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恒隆地产)、会德丰国际广场等楼宇,可以在智慧平台上看到每处空间能耗与用电用水情况,评估数值进而做好整改。
当然,实践中楼宇也有进一步的困惑:绿色新产品新技术,有些还处于初级阶段,与既有建筑的基础设施并不完全适配,因此使用新技术的动力不足。节能降碳的新技术新产品,在推广过程中如何提高适用性、兼容性,从而激发更多企业有“尝新”的内驱动力,这将是节能降碳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王智强处长高度肯定静安区光伏建设工作,希望静安区继续保持光伏建设“优等生”身份,发挥好光伏在保障能源安全、提升城区品质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中心城区光伏建设方面多做精品工程、示范工程,使光伏成为静安区高质量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王智强处长强调,希望各用能单位充分理解支持光伏建设工作,严格落实新建建筑光伏建设有关要求,积极在既有建筑屋顶安装光伏,开展光伏建筑一体化等光伏试点,探索可再生能源多场景应用示范。
作者:周辰
图片:邢千里
编辑:王宛艺
责任编辑:张晓鸣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