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医生,我最近血压有点高,怎么办?”“江医生,我家宝宝现在烧到了38度,要不要去医院?”在虹桥新城,有一个家喻户晓的退休医生,她叫江忆影,居民总是亲切地称呼她“江医生”或者“江奶奶”。
居民身边的“24小时家庭医生”
江忆影今年已经80岁高龄,但精神矍铄的她说起话来依旧掷地有声,笑声也格外爽朗。年轻时,她是一名妇产科医生,退休后,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继续发挥余热,在居民区党支部的引领下,成立了以她为带头人的虹桥新城“忆馨”党建医疗服务工作室。
而工作室的前身江医生医务站,还要追溯到20年前。
虹桥新城建于2000年,开发商在小区会所里预留了一间医务室,原本是想请医生定期到小区坐诊,后来因为各种原因不了了之。于是,当时的居民区书记便找到了社区里的退休医生江忆影,希望由她出山,为居民提供简单的健康咨询服务。
作为社区里众所周知的热心肠,江忆影不仅一口答应了下来,还主动动员小区其他5名退休医生。大家每天轮班到诊疗室为居民测血压、指导用药、解释检查报告、回答各类健康咨询……自那时起,小小的房间里每天都排满了二三十位居民。
与此同时,江忆影还公开了家中的电话号码,成为社区居民身边的“24小时家庭医生”。
一次,小区里一户老先生因为身患糖尿病导致腿上局部溃烂,到医院就医但效果不佳,老先生一家便向江忆影求助。“我当时上门去看了老先生的情况,不是特别严重,麻烦的是,他的情况需要每天对溃烂的部分进行及时清理、换药。”
由于老人家行动不便,去一趟医院需要全家出动,而且一去就是一上午,老人的儿子还要上班,根本无暇顾及。于是,在接下来的2个星期里,江忆影每天都会定时上门清理伤口、更换药品,经过精心的照护,老先生的腿也逐渐痊愈。
还有一户居民,老太太因患癌症长期卧床导致臀部起了褥疮。在一次换药后,老太太有些难为情地开口道:“江医生,我能不能再请你帮一个忙呀?”原来,老人的牙缝里扎进了一根鱼骨头,已经难过一天了。
江忆影二话没说,找来了镊子和手电筒,小心翼翼地将鱼刺拔出。“拔出来的那一刻,老人笑得特别开心,特别灿烂,像个孩子一样。”江忆影回忆道,而那个笑容,也深深刻在了她的脑海里,那是赠人玫瑰的满足、是手有余香的幸福。
医者仁心,上门为有需要的居民解决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对于江忆影而言也成为了一件乐此不疲的事情。“其实这些事情对我们来说都是举手之劳,但却可以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何乐不为呢?”
关爱一老一小,收获满满暖意
时光流转,从花甲之年到耄耋老人,21年转瞬即逝,回忆过往,连江忆影自己都有些不真实感。“21年,坚持下来不容易,这不仅得益于小区历任党总支书记的重视和支持,也反映出社区居民的切实需求。”
事实上,江忆影和医疗服务工作室的志愿者所做的,并不仅仅是不计回报的医疗健康服务。
2004年,随着小区里的年轻人结婚、生子,小区里婴儿的啼哭声也逐渐多了起来。江忆影便结合自己的学科专长,在小区里开展0-3岁婴幼儿科学育儿指导,有时还会上门手把手指导年轻父母带娃。江忆影还因此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秀志愿者”,虹桥新城也被授予“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
2007年,为了满足老年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更好地做好居家养老服务,江忆影在小区里成立了“健康自我管理小组”,邀请30名老党员、楼组长以及热心社区事务的居民加入。
小组倡导“自己的健康、自己做主”,每个月都会邀请医生开展健康养生讲座,向居民普及健康知识,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讲座结束后,再由组员将健康知识传递给身边的亲戚、朋友。在组员的高度配合下,健康自我管理小组被上海市评为“市级先进集体”。
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工作室的志愿们也逐渐意识到,对老年人的关心与爱护是当下亟需关注的。于是,专门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乐意兰心工作室”应运而生。江忆影和志愿者们纷纷化身“心理疏导员”,听老人说说心里话,排解他们生活中遇到的不快,此外,定时拜访独居老人、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也成了她们生活的一部分。
“邻里守望、互帮互助、排忧解难、和谐相处”,这是江忆影和医疗服务工作站的志愿者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更像是座右铭一样时刻激励着他们。在无私奉献的同时,也收获着满满的暖意。
近来,江忆影因为膝盖水肿,到哪里都需要老伴用轮椅车推着。看到这样的情景,居民们紧张地上前关心询问,送来一波又一波膏药、喷雾剂,让江忆影感动不已。“虽然年纪大了,但在能力范围之内帮助他人,是一件让人感到快乐的事情。所以当有人问我,打算什么时候‘退休’时,我很坚定地说,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坚持下去。”
编辑:陈晨
责任编辑:王蔚
来源:上海长宁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