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富禄乡龙奋村坐落于“荡恳”山北面的山冲上,四周山峦起伏,延绵不绝,是富禄乡最偏远的村寨。龙奋村属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常年缺水,曾经,这里属于三江县极度贫困村之一,农业产业和市场经济发展缓慢,生产生活落后。
通往龙奋村的山路蜿蜒曲折,半山坡一处相对平整的空地上,一栋破旧楼房、一片泥土地操场、一面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一座木楼搭起的宿舍,几年前,这就是龙奋小学的全部家当。在这里,50多岁的李忠与一群孩子们相遇相识,成为侗乡群众眼里的“贴心人”。
李忠是上海边检总站的一名移民管理警察。1992年,他光荣入伍成为一名边防战士,1998年,上海武警边防部队改制后,他转制为人民警察。脱下橄榄绿换上警察蓝,虽然身份在变,但是人如其名,军人的本色始终未变。
2020年初,在国家移民管理局上海边检总站定点帮扶的龙奋村,作为支教民警,李忠不忘本色与初心,站上讲台、脚踩泥土,在山坳里坚守乡村振兴事业近3年,与地方政府携手努力,带领村民在致富小康路上阔步前行。
“我叫李忠,忠诚的忠”
“同学们好,我叫李忠,忠诚的忠”。第一次踏进龙奋小学的教室,李忠一边向孩子们自我介绍,一边拿起粉笔在黑板上重重地写下了“忠诚”二字。作为一名曾经的军人,在李忠看来,忠诚就是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因此当上海边检总站结对帮扶广西三江县贫困地区后,年近半百的他积极响应号召,从东海之滨的上海一头扎进三江的大山里。
“饮水难”“卫生差”“水土不服”……初到三江,一连串的问题横亘在李忠面前。起初,村里修建了几个储水池,村民无论男女老少,口渴时,取池边的公用水瓢,舀来直接生饮。初以为是山泉水,后来才得知是雨天山上流下的积水。因伴有大量杂质,水体微黄还带有异味。即便如此,也无法保证基本的饮食所需。因此,“掏池底取水喝”成了学生们的课外日常。
事关孩子们的健康,必须尽快想出法子。李忠揣在心里反复琢磨。2020年8月以来,一场由上海边检总站发起的“校园净水计划”迅速启动,李忠和上海边检的其他扶贫干部走访上海各大净水厂商,多方寻找适合山区复杂水质的优质净水设备。功夫不负有心人,10月,为山区小学量身定制的经过四层过滤的净水系统在大山里安了家。如今,村小学里每个水龙头上都安装了滤水器,并添置了公用温开水机,孩子们饮水用水更卫生、更安全。
吃饭难,李忠就在自己搭起灶台,主动承担烧菜做饭任务。住宿难,李忠就借宿在村民的杂物间里……正是靠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优良作风,李忠在大山里扎下了根,逐渐走进侗乡群众的心里。
让光照进大山深处
“把孩子留在校园,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就留住了乡村振兴的希望。上海边检的支教行动就像一道光照进了大山深处,点亮了孩子们走出大山的希望。我们学校老师和学生家长真的很感谢他们。”谈起支教民警的到来,龙奋小学校长余功言激动的说。
前些年,村里盛行“读书读得好不如打工打得早”的观念,很多女孩子的宿命就是早点嫁人,男孩子的前景就是外出打工。“逃课”“辍学”成了家常便饭。学生小杨小学毕业后就待在家里不想再读初中了。小杨的父母长期在外地打工,他平时跟着80岁的奶奶生活。李忠听说后,主动担起了“临时家长”任务,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家访、做饭、谈心,孩子的心结终于打开,重新返回学校。2年多来,数百次的家访,李忠在崎岖的山路上跑烂好几双鞋,但是他对村子里的每家每户变得熟门熟路,更对每个孩子的生活、脾性烂熟于心,每每谈起,如数家珍。
龙奋村偏处大山一隅,距离县城有近100公里的山路。大部分孩子很少走出大山,一些孩子甚至连电脑都没见过。“让孩子们‘走’出大山看世界!”李忠有了想法。2020年5月,在李忠等上海边检扶贫干部反复调研、积极推动下,“梦想教室”项目在龙奋小学启动——上海边检总站联合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联合搭建起集平板电脑、投影仪、电子白板、配套桌椅为一体的多媒体教室,让校外优秀的学习资源和经典教材通过网络跨越山海走进了山区孩子的世界。
“有了这个‘梦想教室’,孩子们又多了扇认识世界的窗户!”当地教师梅茂林兴奋的说。改变总是在细微之间。“以前孩子们的课外生活就是上山摘茶叶、挖中药,现在有了‘梦想教室’,孩子们没事就黏在教室里不出去。”谈起变化,李忠脸上满是掩不住的喜悦。
山里孩子理发难,他自购理发设备,自学理发技术,当起了山村理发师;残障儿童上学难,他坚持上门送教,努力做到不让一名适龄儿童在教育上掉队……始终以服务人民为己任,始终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从军人到移民管理警察,角色更迭,李忠始终牢记宗旨意识,质朴如初。
高山上飞出“金凤凰”
“富禄乡人多地少光景不好,穷日子只能一天天苦熬。土地里又种不出金疙瘩,还是认了命少折腾好。”这是李忠初到富禄乡听到的歌谣。而在龙奋村,景象更加艰难,这里地少土瘦,农产品附加值低,产业基础为零,不仅制约着当地经济发展,也是横亘在村民脱贫道路上的一座大山。
国家精准扶贫的春风吹进大山,按照国家移民管理局部署,上海边检总站因地制宜探索龙奋村脱贫攻坚新模式,积极推动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要发展,必须要有立得住的产业。”李忠认准了这个道理,走访农户、跑市场调研、联系农林部门,在充分论证后,“养殖‘高山飞鸡’”这个金点子酝酿而出。2020年4月,上海边检总站“云上鸡舍”生态鸡养殖项目正式启动。
李忠带领扶贫干部、村民一起挖资源、寻技术、找销路,两年里先后克服了村民不支持、养殖场地难找寻、建设施工难度大、防疫检疫不了解、销售途径不通畅、运输成本比较高等难题,摸索出“高山育雏+山下育肥”双基地的养殖模式,帮助龙奋村成功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云上鸡舍”致富路。高山上飞出“金凤凰”。两年来,“云上鸡舍”项目为村民带来15余万元的收益,并成为当地知名品牌。
代兴糯曾是村里远近闻名的贫困户,他和妻子育有4个孩子,一家人守着几亩薄田过光景。为了维持生活,代兴糯不得不走出大山寻找生机,前几年他的脚步辗转两广地区,但是都没能挣到钱。谁料屋漏偏逢连阴雨,2013年,一场意外导致他双耳失聪,失业回到老家的代兴糯一时没了心气儿。
“扶贫路上,一个不能掉队!”李忠找到了代兴糯,带动他成为第一批养鸡户。靠着“云上鸡舍”项目,代兴糯从贫困户转变为“致富能手”。2020年5月以来,代兴糯先后养殖了5000只高山土鸡,种了5亩中药钩藤,日子越过越红火。
“金凤凰”产下“金蛋蛋”,村民陈老苏羡慕不已,但是手里没有前期投入成本又让他望而却步。“怕啥,现在国家有这么好的政策,守着这么好的产业,还怕吃饥荒?”李忠反复做思想工作,并自己捐出5500元为陈老苏购买鸡苗。“感谢移民管理警察的帮助,守着鸡舍努力干,好日子就在前头!”陈老苏捧着活蹦乱跳的小鸡苗,眼里充满了希望。
扎根龙奋村近3年的时间里,李忠把他曾经“人民子弟兵为人民”的情怀都撒在了大山之中。看着进村的泥石路,从下雨时泥泞不堪、头顶塌方落石,到如今变得崭新平坦;看着山坡上的教室,从原先的破败失修,到如今变得窗明几净、愈加严整规范;看着孩子们一个一个重返课堂,让大山里再次回响起朗朗读书声;看着龙奋村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这些可喜的变化,让李忠乐在心里。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李忠想要一直做下去,他说“这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作者:何易
通讯员:黄波
编辑:刘力源
责任编辑:陆益峰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