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里的愚园路。
新华街道:责任包干,增强社区免“疫”力
新华街道根据市、区对社区疫情防控要求,制定“路线图”,梳理任务清单,并因地制宜,分别针对块区、院子、门洞、楼宇、商铺,做到包干到人、责任到岗,做实做细社区疫情防控工作。
为摸清“家底”,17个居民区分别制作抗疫作战图,将防疫之网覆盖到每一个网格,并进一步强化块长责任制,要求每位块长每天做到“一巡二听三总四核五补”,日日更新居民区块长防控防疫工作图,做到常住户、租赁户、返沪人员、外籍人员信息清晰准确。块长在当好“守门员”的同时,做好居民群众的心理“疏导员”、居家隔离观察人员的贴心“跑腿员”。
针对43处洋房小院、沿街楼栋,相关居民区积极发挥同构化组织运作方式,统筹楼组长、党小组长、居民小组长等力量,激发居民“我们一起守小区”的自治意识。针对街道辖区内非封闭、无物业小区较多,通过采取邻近小区门岗合并、哨口前移等方式进行临时封闭管理,借助市场力量,做到人员出入可防可控。
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发展,新华街道组建楼宇防疫联络员队伍,点对点指导商务楼宇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不断完善更迭《新华街道防疫工作手册》和“防疫工具包”。同时,会同中国银行新华支行积极加强企业对接服务,提供企业精准的融资需求,深入研究缓解新华地区中小企业疫情之下的经营困难,还联手一书一课推出知识大礼包,用切实的举措提升新华营商服务能级。
江苏路街道:上线首个“一网统管”防疫专页
2月上旬,上海首个“一网统管”防疫专页在江苏路街道上线,将辖区内13个居委、24处办公楼宇(园区)、10个建设工地、近1000家沿街商铺疫情防控信息全部纳入街道城运平台。哪些重点区域完成了每日消毒,哪些居民区防疫力量需要加强……都在一个系统、一个页面实现了“一网统管”。
防疫专页共分为五个部分:一是“疫情发展和实时播报”,自动更新全国、市、区、街道疫情数据;二是“防疫力量”,动态显示并定位工作人员防疫情况;三是任务派单,实时更新、及时处理疫情工作;四是区域地图和重要点位;五是重要工作模块,包括居民小区、办公楼宇、沿街商铺、建筑工地、重点人员观察、来沪人员动态、居民区消毒、口罩预约、小区管理、养老服务十个模块。
通过一块屏幕可及时获取市、区部门共享数据和街道主动排摸等“全数据”,后台系统汇总并进行大数据分析研判。基于“全数据”汇总和后台交叉分析,系统将自动生成排摸、核查、测温、消毒等任务单,自动派发至相关工作人员手机,工作人员通过政务微信开展工作,实现一次上传、多方共享、科技赋能、精准高效、基层减负。
华阳路街道: 凝心聚力,筑牢疫情防控“铜墙铁壁”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华阳路街道党工委充分发挥“轴心”作用,整合区域化党建资源,为打赢这场战争提供坚实的组织领导。
21个居民区党组织冲锋在前,纷纷成立党员突击队,带领楼组长、志愿者当好宣传员、排查员、互助员,在123个小区因地制宜落实“一类型一方案”的封闭式管理。楼宇园区党组织携手物业防疫、复工两手抓,比如:上海多媒体广场党委引入红外体温监测仪,八八中心党支部完善楼宇入口健康检测“五步法”,德必易园党支部发起组建“爱心车队”接送员工上下班。
与此同时,区域单位党组织也在第一时间对接街道,强化防疫合力,截至目前,街道累计收到40余家单位的捐款43万元,防疫物资24000余件,区域党建单位还发挥各自所长,抱团取暖。美团点评党委积极推动“无接触配送”、沿街商铺“安心码”在社区落地,以智能科技助力智慧防疫;复旦大学陈灏珠院士医学发展基金、上海健盟医学科技服务中心、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党委等联合捐赠“体温持续监测仪”,为社区一线人员提供健康保障;“虹桥智谷人工智能”“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两个联盟党建专委会与“银联荟”联手,为企业提供金融咨询、政策解答等服务,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周家桥街道:宝钢“思维导图”指导社区防疫
站岗值守、排查摸底、信息登记……一次次实践积累下,周家桥街道社区防疫“思维导图”应运而生。这张“思维导图”是曾在宝钢集团工作、如今作为“特招生”任职范北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的宋键草拟谋划的,他将质量管理理论中五个影响产品的主要因素“人机料法环”衍生运用到社区防疫五个维度。
守护社区之“人”,筑牢基层之“机”,筹集防疫之“料”,总结工作之“法”,巩固防疫之“环”,周家桥街道以绣花功夫织牢社区防疫网。
在思维导图指引下,社区有规划地开展防疫任务。中五居民区作为街道“架梯子”专业户,他们在“机”上花了不少心思——疫情期间几部施工中的电梯加装无法开工,在建坑井的消毒及安全也是一大隐患,加上连日阴雨令其中一处坑井出现了积水现象,居委干部立刻联系物业及施工方到场研究解决,确保停工期间的安全及卫生消毒工作。疫情防控期间,除了防疫物资紧俏,高龄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的急需之“料”也要保障到位。中四居民区的梁秦负责社区老龄工作,疫情期间她为90岁老人送奶票上门,还帮助有需求的老人登记预约口罩,有时还替老人家配药。
天山路街道:71个“小包围”确保守土有责
因地制宜落实“封闭式管理”,确保守土有责,天山路街道辖区53个小区构建出71个“小包围”,全部实现“一门出入”。
天山辖区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造的老旧小区为主,为做好社区防控,街道严格实施封闭式管理,以小区为单位最大限度、最快速度归并出入口。对于一些弄堂小区、串联小区复杂情况,街道打破小区格局,和行政党组单位、居委会、物业等逐一研究封闭式管理方案,在确保居民出行相对便捷的基础上,做到能封尽封,合并管理。街道还细化形成6类门岗管控方案,制定下发《小区封闭式管理情况统计表》,开展“门岗通”培训,对71个“小包围”分别明确对应居委、门岗地址、排班人员、值守时间和督查领导,明确分工、细化职责到点、到门、到人,确保守土有责。
此外,天山辖区还有37幢沿街房屋,涉及12个居民区,量大、面广、分散,成为社区防控的一个难点问题。街道“告知全、技防严、管理实、蹲守牢、巡查密、服务暖”六措并举,杜绝沿街楼宇、门洞管理漏洞。
仙霞街道:规模以上企业综合税收逆势而上
疫情阴霾下的1至2月,仙霞街道188家规模以上企业综合税收逆势而上,完成约7.63亿元,完成全年目标55.6%,88家规上企业税收同比上升。街道精准服务,抢抓先机,分类施策打好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组合拳。
街道对重点楼宇、规上企业复工复产加大跟踪服务力度。针对防疫基本物资设备采购难,企业现金流压力大、外地外籍员工复工难三个共性问题,充分调动各方资源,积极落实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与此同时,抓紧抓实惠企政策落地,提前开展企业财政扶持资金兑付相关工作,积极宣传稳岗落实补贴、线上培训补贴政策。
精准服务也成为仙霞街道营商服务的重点。在走访服务中,“店小二”获悉某外资企业有意向在上海成立中国区总部,针对该企业业务拓展、机构重组的规划,街道携手相关部门,主动宣介长宁区域发展优势及地区总部型企业政策,努力助推企业实现地区型总部转型、税收落地长宁。
街道一方面鼓励企业危中寻机、大力协助企业开拓新业务模式,另一方面,想方设法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对企业在疫情期间涉及社保、融资、员工管理,防疫物资储备等一系列需求信息积极回应,加强支持保障,联手上海银行、建设银行为急需融资的中小企业提供优惠利率,成功落实融资款300多万;动员辖区国企响应号召减免租金;针对餐饮企业较多的实际,街道加强与行业监管部门条块联动,形成信息沟通反馈机制,建立健全“一店一档”,确保了餐饮企业安全有序复工经营。
虹桥街道:“企业开门七件事”服务全覆盖
▲虹桥街道古北黄金城道。
疫情之下,上海靓语有限公司行政小王遇到了个难题,企业复工在即,他需要办理上海市法人网上身份统一认证即“法人一证通”,却不知需要什么材料,到哪里办理。他第一时间想到了虹桥街道的楼宇“全岗通”干部小刘。小刘通过微信告诉他,在HONG空间·党群之家里的营商环境服务中心就可以直接办理,而且是“无接触式”自助办理,卫生又高效。
虹桥街道营商环境服务中心成立于2019年10月,今年初又进行了一次功能提升,通过“党建+优化营商环境”“互联网+政务事务服务”的理念进一步整合资源、流程再造,推出了“企业开门七件事”服务:覆盖商务服务22项、政务服务553项、个人事务326项、税务服务5项、党务服务8项、法务服务6项和其他事务19项,使政府服务更贴心,企业办事更省心,白领办事更顺心。
为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中心积极对接企业需求,推出营商服务微课堂、线上主题接待和H5政策大礼包,用科技助力发展,在互联网之上架起一座企业服务的战“疫”连心桥。虹桥街道楼宇“全岗通”工作者也从家门口的“店小二”变为线上“店小二”,开展“虹动力”政策直播课堂。近期,中心还按需相继推出时尚创意产业金融政策、人才政策培训等专场课堂,全方位助力企业激发新动能。
程家桥街道:发展不停步,服务不打烊
送政策、配物资,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程家桥街道主动跟进、跨前服务,当好“贴身店小二”。以区域党建为引领,程家桥街道充分发挥社区党建联建网络作用,发动居民区党组织、“两新”党组织、党建联盟成员单位等,积极开展社区排查,摸清辖区企业、商铺底数;念好楼宇企业复工“早、严、暖”三字经,科学安排打出“组合拳”;为辖区企业精心推出驻点服务、在线服务、组团服务“暖心三服务”,在第一时间为企业送政策、想办法、解难题。
自2月以来,程家桥街道共参与调研走访企业70余家,涉及央企、国有、民营和外资等不同类型企业。本着做好属地服务“店小二”、政策服务“宣讲员”的宗旨,街道在实地调研时现场给予政策解读回应,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协调指导,推动惠企政策尽快落实到位。街道还以最快速度配合区相关部门,协助提前发放“十三五”政府财政补贴,冲抵企业疫情期间的运营成本。企业家们纷纷表示,“这笔资金就像及时雨,对于我们的经营是极大的支持。”
程家桥街道在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支持复工复产之外,推进项目落地建设不停摆,保障招商引资工作不掉线,为区域发展不断积蓄新动力。目前,街道扎实有序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全面展开,已成功接洽多个重大意向项目。
北新泾街道:上海首批AI+社区智慧战“疫”
去年,北新泾街道作为上海市首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AI+社区”试点,与区科委联手,聚焦百姓“新开门七件事”集成了一批满足社区各方面需求的人工智能项目。疫情发生后,这些技术和产品第一时间投入社区抗疫一线,在实战中检验实效。
在AI+社区建设中,北新泾街道与区卫健委合作,试点引入了科大讯飞智能语音外呼系统,在此次疫情防控中,该系统率先在街道拓展用于口罩预约通知购买、居家观察居民语音随访、对企业返沪员工进行短信提醒等多方面,并匹配遴明科技智能手环,在提升效率和准确率的同时,减轻社区干部工作负担。
疫情当前,对于“买汏烧”们的需求,北新泾街道引入了沪上人工智能企业深兰科技研发的“AI移动菜场”无人售货巴士进小区。居民们依次排队,测温、上车、选菜后扫码支付,短短几分钟就能完成购物,有效减少人员聚集风险,也满足了日常生活所需。
北新泾街道还将“新开门七件事”梳理成数据,导入街道社区综合管理指挥平台“AI社区大脑”中,充实和完善现有实有人口、住宅房屋等大数据,一方面有助于居民区对外地返沪人员的精细排查,提前感知安全隐患和服务缺口,也为即将开展的人口普查做准备;另一方面也为社区后续精细化治理奠定基础。
新泾镇:“三线法则”扎牢混合社区防疫篱笆
新泾镇是一个超大混合型社区,有商品房、农民动迁房、售后公房、别墅区、混合型小区等33个居民区、121个不同类型的住宅小区。针对人口属地性、人群多样化、人员流动大的实际,新泾镇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采取门岗线、排摸线、网格线“三线法则”落实疫情防控工作。
在门岗线,严格落实临时出入证制度是新泾镇各居民区防疫门岗的标配。多重细分的成套出入证使复杂多样的小区严而有序,且不失温度。通协小区租户占50%,人员流动率超过30%,屈家桥居民区以发放“红蓝两证”应对,红证发给业主,由楼组长送上门;蓝证发给租户,由租户主动登记后领取并填写返沪日期,完善了健康观察的信息链。
在排摸线,摸清人员底数既是防疫工作的基础,也是落实社区治理的关键。新泾镇推行涉外住宅三色图、动迁房五色图、商品房九色图等方法。怡景苑居民区将1458户住户用9种颜色作为分类,小区人员情况一目了然,为党组织带领下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增强了底气。
新泾镇还建立了疫情联防联控网格,点对点撒向楼组、居民。虹康居民区通过短信、微信平台,推送有关返沪健康申报、口罩预约登记、病毒防范知识等,同时,大数据的收集反馈作用为疫情防控形成了预警机制,让防疫管理更科学、更高效。
作者:周渊
图片:长宁区提供、张伊辰摄
编辑:何易
责任编辑:邵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