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举行的市政府相关新闻发布会上,记者通过各部门的介绍梳理出了过去一年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的溢出效应。
在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举办期间,除了论坛、展示等,有20多项重点项目与上海签约,其中包括一大批世界级人工智能企业。目前所有项目都已落地,进展良好。头部企业争相落子,使得上海的人工智能“头雁效应”“集群效应”凸显。据统计,目前上海拥有人工智能核心企业超过1000家,居全国前列,“东西集聚、多点联动”的产业格局形成。与产业链同步部署的是创新链,包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等一批基础研究平台、行业创新平台先后落户,依图科技人工智能云端芯片等极具产业影响力的创新成果先后发布。此外,一年间,全国人工智能产业投资联盟落户杨浦区,人工智能青年科学家联盟(梧桐汇)落户徐汇区,都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上海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过去一年,上海不断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的开放脚步,特别是在全国率先启动人工智能场景建设计划,相当于把蕴藏于这座城市的成功机会向全世界开放。这一胸怀收获了强烈反响,短短一个多月共收到来自全球人工智能企业的170多份解决方案计划,最终入选首批场景建设的企业中有22%是非上海企业。
上半年,上海入选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首个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也“花落”浦东新区。两大国家级项目的落地,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与上海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一年来,上海在人工智能与社会伦理、网络安全、个人隐私等方面持续给予关注,而作为我国第一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浦东新区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在法律、政策、体制机制等方面,代表国家探路、试错。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上海还将围绕人工智能与安全问题设立高端智库机构。
上海下一步的目标将继续放在发挥自身优势,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协同高质量发展上。据介绍,上海将聚焦重点产业,包括智能驾驶、智能机器人、智能硬件、智能传感器、智能芯片、智能软件等,壮大优势人工智能企业集群,制定多层次的企业培育计划。另一方面,上海将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人工智能的生态与服务,创新制度和政策供给,抓住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重大机遇,推动投资与产业结合,推动提升人工智能领域创新能力与应用落地。
作者:本报首席记者 张懿
编辑:周辰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