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未谋面的邻居半夜给你送菜?不知姓甚名谁的对门主动给你送来急需的米面?疫情防控形势依旧复杂严峻,围绕“一日三餐”的话题始终是人们的关切。
为此,上海各居民区各出奇招。有些按照距离配车型,最大限度高效利用各类资源;有些巧借志愿者力量,暖心接力上“最后100米”。实践中,更有不少居民们积极主动拟定“团购公约”。“他们帮助我们,我们也要心疼他们。”一位居民这样暖心地说道。
方法一:车型要按距离“配”
坐标:月浦镇
拖车、电瓶车、三轮车、私家车……在月浦镇六七九村社区,最后一公里的配送由花式交通工具包圆。
在疫情防控形势复杂严峻的当下,保供应是“小巷总理”们要破解的关键难关。灵活便捷的“小电驴”固然管用,但在实际的物资压力测试中,其对于大批量物资配送有些吃力。
在一次志愿者岗前晨会上,物业、业委会、志愿者代表们进行了头脑风暴。由此,一个全新配送方案顺利落地。新方案根据配送距离不同规范用车,300米以内距离使用平板车,方便灵活居委卸货短驳;300米以上-800米以内使用三轮车,适合较大运输量,且不易使志愿者疲劳;800米至1500米范围区域小批量物资使用电动车,高效及时运送紧急物资;大批量物资使用固定一辆定期消杀的私家车,适合远距离大体量配送。
方案确定了,可车从哪里来?于是,月浦七村居民区书记郭雪娟想到了经常施以援手的志愿者。于是,她在六村、七村志愿者群和朋友圈里发出了求助信息,并很快得到了回复:“三轮车、电动车、平板车都有,随时送到居委,送菜、送药、送急需物资不能耽误!”
就在“爱心蔬菜包”配送到社区当天下午,居委社工的私家车、三辆崭新的电动车、三辆人力三轮和4台平板车已在居委静待“上岗”。“楼道里爱心居民和志愿者送来了三轮车,距离不远可以放很多货,我一个人半天就能送240多家!” 54岁的党员志愿者人称“硬核送菜哥”。
志愿者送菜小分队组成“爱心车队”,每天分成小组,分别将蔬菜、大米等政府生活保障物资送到居民家中。25岁的青年党员志愿者黄露是一名企业员工,26岁的青年志愿者顾丽娜是达美乐PIZZA宝山店副店长。两位“超级女侠”开着各自的小电驴,一次次穿梭在小区内上门为居民送物资,黄露还打趣地说,自从当了送货骑手,“每天吃饭第一名”。赵志军、赵维国、吴凯等志愿者全情参与,每一位志愿者都在为物资配送的最后一百米冲刺努力奔跑。
方法二:内外志愿者“爱心接力”
坐标:顾村镇
封控小区,买买买容易,送送送却困难重重。
零零散散来到的物品多少会加重社区“大白”们的负担。为此,顾村镇某小区以“团长+志愿者”模式进行分派物资。
得知居民要团购买菜,居委和物业十分支持,为此专门制定了“团购公约”,要求居民每次开团与截单都要向居委与物业报备,批准后才算真正“成团”。这样一来,每一次社区团购的来源、参与者都可追溯,更安全便捷。“居民普遍都很遵守约定,对我们的工作也很配合。”居委负责人说道。
实际运转中,配送志愿者们也采取“内外有别”的方式。当物资到达小区门口,由物业消杀完毕后,再由团长与“外协”志愿者分发至楼栋,最后由“内协”志愿者完成配送的“最后一百米”。
据居委负责人介绍,小区志愿者分为“外协”与“内协”两种,每幢楼有1位“外协”负责核酸检测时维持秩序、日常巡逻、领取抗原、统计物资等;其余3位“内协”则轮班负责收生活垃圾、运送物资、组织排队做核酸。合理的分配,也能让志愿者团队更高效地运作。
居民朱亚光就是其中一位志愿者。他还组建了小区“互助群”,吸引了53名居民参与。“我家食物充足,先让给需要的老人”“我家中还有些米面的储存,需要的话可以给您临时的救救急。”小区老年人因宅家时间长出现物资紧缺,上网购物又困难,于是“互助群”里的热心邻居开展互相帮忙。“谁家有盐,给我带一包可以吗?”“我家有,托志愿者给你拿过去”“谁家有降压药,我不知道是否对路?”“拍照片给我看。”这场疫情让小区很多人重新认识了身边的“好邻居”,关键时刻搭把手,真正感受到了“远亲不如近邻”。
“社区团购是自助,更是一场邻里间的互助,只有互助了才能自助。”讲起团购,居民须女士还是很有感触的。
作者:王嘉旖
编辑:王宛艺
责任编辑:张晓鸣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