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控期间,还有助老餐送上门吗?”“放心,只要你们有需求,我们就风雨无阻!”每一份助老餐,那一头连接着的就是一位焦急的老人。
封控时期,城市按下慢行键,但城市中为老送餐的小车却一如往常穿梭在街巷,而且更快了。快些再快些,让高龄老人、独居老人的一顿午餐有着落,更为了让这盒送到老人手里的饭菜依旧热乎着。
锅灶旁不断颠着锅的大厨,一刻不停歇的助老送餐员,备着保温袋的社区干部,捧着饭盒送上门的志愿者,大家纷纷行动、接力转运,这盒热乎的饭菜,让更多老人就此安了心。
“他们吃不上饭,就像我自己父母吃不上饭”
封控时期,静安区芷江西路街道为老助餐服务从未中断。上午10点,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的为老助餐送餐员马俊红和张红喜,带着刚出锅的为老助餐出发了。这两天的马路上,除了与防疫相关的公务车辆外,一路空空荡荡,送餐员不由加快了速度。
10多分钟后,马俊红到达第一个送餐点,新赵家宅居民区,按疫情防控规定,助老餐只能送到小区门附近,马俊红与保安核对了下数字,交代了是哪几户老人的盒饭,便匆匆赶往下一站。
为保证老人们的这顿热乎饭,为老服务中心提前做足了文章。提前排班好值守人员,也提前备足了5天的菜品。所有参与为老助餐的人员,从切配到主厨再到配送人员全部集中管理,其间不能回家。一张窄窄的沙发远不及家中的床来得舒服,切配员刘红霞却说:“我来这里工作快五年了,与不少老人熟悉,他们吃不上饭,就像我自己的父母吃不上饭,我心里也不安。虽然住宿条件艰苦,这点困难还是可以克服的。”
“老人是根据饭点来安排餐后服药的,耽误不得”
320份、340份、370份……这几天,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社区食堂大厨朱全丰师傅的送餐记录本上,送餐量不断刷新纪录。因实施封控管理,不少原本能堂食的老人也成了要送餐的刚需户,但送餐能力又捉襟见肘。见此,朱全丰主动当起“兼职”,掌勺之外,也成为一名送餐员,稳住陆家嘴街道300余份“一餐饭”。掌勺不怕,但送餐对朱全丰来说,还是有点陌生,经过这几天历练,他逐步熟能生巧——送餐时长不断缩减,“饭菜送到老人手上时,还是热乎乎的”。
回想送餐第一天,朱师傅被犬牙交错的路面所困,部分小区只能靠小电驴“摆渡”直达。第一天,朱师傅竭尽全力,但还是用了4个多小时才将最后一客饭送达。当时老人等得有些着急了。“许多老人都是根据饭点来安排餐后服药的,一点儿也耽误不得。”朱全丰有些自责,“老人急,其实我心里更急”。
此后两三天里,朱师傅一直优化送餐流程,且拥有了4名青年志愿者的外援,效率翻番。“我们的目标是在中午12点前把助老餐送完。”朱全丰说,虽然疫情防控处于最吃劲阶段,但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老人们原有的生活习惯能最大限度地不受影响。
作者:顾一琼 王嘉旖
编辑:施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