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西进入封控时间,记者这几天也加入了楼栋志愿者的行列,投身社区防疫一线。
点人头、按门铃、帮老人在“健康云”上登记检测二维码……这些工作看上去无比琐碎,但正是有了每位志愿者各司其职,才能让核酸检测每个环节精细运作,才能保证现场井然有序。
都是“细节控”,事先反复讨论实施方案
昨天上午7点,记者所在12号楼栋的4名志愿者就已经在一楼大厅里集结完毕。此时,楼前的人行通道上,醒目的红色2米间隔标示已全部贴好,每个楼栋还配了两块绿色引路牌。大家把医用面罩、口罩、一次性手套、防护服等“装备”一一穿戴妥当,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要服务好一栋17层的居民楼,68户160多名居民,说难不难,说简单也绝不简单。
“我们一定要把自己的楼给管好!”前一天晚上,楼栋里两名志愿者自告奋勇担下了“扫楼”的工作,先是微信群里喊、楼下按门铃,再一户户上门,终于把可以征服“细节控”的情况统计表制作完成。每一层每一户的实际人数,有无特殊照顾的情况等备注,全部清晰准确地列了出来。
大家热情高涨,事先在微信群里反复讨论具体实施方案,先是志愿者的分工定了下来——一人负责现场总调度,二人举牌引导队伍,排队时前后两人之间始终保持2米间隔,还有一人负责核对人数,后来又确定了喊楼的顺序——10人为一小组,40人为一大组,照顾行动不便的老人。
很快,实战来了!在现场的“大白”就位之后,总调度接到讯息——轮到12号了。于是,微信群里出现了一条“喊楼”信息:8层以下的居民,还有行动不便的老人赶紧下楼来做核酸。
带着医用面罩和口罩,记者只能隔着一层雾气,为这些按顺序下楼的居民一一登记好信息,清点人数,确保“人人参与”。下到6楼的时候,两位老人直接把手机递过来求助。于是,记者一步步教他们打开健康云小程序,注册个人信息,把二维码截屏保存,再关照好手机要调整到最大亮度。
排队的队伍中出现了趁着网课间隙过来的小孩,或者需要家人推着轮椅行动的老人,只要招呼一声,居民们都很自觉地把优先位置让了出来,保持好距离,让整个核酸筛查过程更加井然有序。
不到一小时,12号楼的核酸检测就接近尾声了。看着“实到”这一栏上还有几户没打勾,记者马上一一按了门铃,招呼他们下楼来。
6小时值班结束,最想的是喝几口水
结束了第一项硬核任务,接着就是“守门栋”这个考验耐心的活儿。因为是第一天闭环管理,居民们的快递、外卖并不多。等另一批物资志愿者把小区大门口的几个包裹传递进来,记者就和小伙伴们继续“接力”,用无接触配送的方式,放在相应楼层的电梯口。
整整6小时之后,下午负责值班的志愿者准时到岗了。而当记者换下防护服后,最想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喝上几口水,然后再尽快把核酸检测情况统计表整理好。
一直到昨天深夜,楼组长的微信群里还不断有人正在上传各自楼栋的核酸检测情况统计表。一张张表格上,打勾、画叉,还有婴儿、老人、上网课等密密麻麻的各式标记,记录下的正是上海这场战“疫”中的一个微小而又极其真实的片段。
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我们一起努力,坚信胜利就在前方。
作者:唐玮婕
编辑:杨柳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