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西地区的核酸筛查今天起全面展开。本报记者 叶辰亮摄
3月28日起,上海启动新一轮核酸筛查和区域管控措施,以黄浦江为界分两批开展核酸筛查。昨天,随着第一批地区筛查进入尾声,本市发布浦东、浦南及毗邻区域后续分区防控有关事项通告,请广大市民继续支持配合全市疫情防控工作。今天起,浦西地区的核酸筛查全面展开。
为什么第一批地区筛查后,部分居民小区仍然要继续封控?何时才能“解封”?针对当前的市民关切,本报记者昨天采访了相关专家。多位公卫、医学专家不约而同地提及,要因时因势,通过对防控措施进行优化,真正把风险人群管住,尽早实现社会面清零。对封控区域的“解封”不能一刀切,不能“一解了之”。当前,必须从严从紧从细从实落实好疫情防控工作,力争以最快速度、用较小代价,彻底排查感染源、全力切断传播链。
切断传染源仍需一定时间
“市民们一定要明白,封控并不是目的,只是尽快控制疫情传播、达到社会面动态清零目标的一种手段。”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王新宇表示,此次筛查配合有相关管控举措,如小区封控等。这是因为在保持社会人员静止的状态下,才能尽可能不遗漏地筛查出阳性感染者。为此,第一批区域筛查结束后,“解封”不能一刀切,也不宜一刀切。
王新宇分析,通过为期4天的区域封闭、两次核酸检测,应该能筛查出绝大部分阳性感染者。但筛查出感染者,并不是说疫情就控制住了。我们依旧需要遵循控制传染病传播的规律,及时隔离感染者,并且固定(检疫)密接和次密接人员,进一步进行核酸筛查和健康监测,防止他们从处于感染后潜伏期(核酸阴性)转变为阳性感染者、再变为传染源。而这不可能在封闭的4天内完成。封控4天后,有关部门应根据两轮核酸筛查结果,结合区域与人员风险等分析研判,对不同街道、不同小区逐步实现解封,这才能达到控制疫情的根本目标。
不同区域“解封”应有不同手势
“考虑到奥密克戎毒株的特性,尤其是病毒的潜伏周期,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应有逐步解封的过程,要有不同的手势。”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授、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兼职研究员王伟炳谈到当前的防疫手势时同样认为,通过短时间的封控就从社会面完成一次性彻底清零,这并不现实。对相关筛查区域的“解封”,不能“一解了之”。
市政协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院长房敏说,随着浦东、浦南及毗邻区域的两轮核酸筛查结果出来,基于阳性感染者的发现,对区域风险等级的研判需要一个过程。与此同时,浦西区域的核酸筛查启动,不同区域必须强调“压茬推进”,而不是“这里放开了,那里开始了”。否则会大大消解传染病防控的意义,还容易造成人员之间的交流。如果隐匿传播源没有固定住,就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让此前的努力付之一炬。“防控手势还是要紧,不能‘一解了之’。”房敏强调,即便是处在防范区的市民,也要继续做好个人防护。
作者:唐闻佳 姜澎
编辑:施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