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顾,朱老伯今天出门了吗?你去他家看看吧,有什么情况和我联系!”
“曾主任!朱老伯一动不动倒在地上!”
“快!快叫120!”
3月27日上午,当普陀区甘泉苑居民区某楼组长顾依琍打开朱老伯家的大门时,看到的便是这样的场景:狭窄的阳台上,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头朝下俯身倒在地上,倒落的一张折叠椅压在老人的腿上,另一张夹在老人的左臂下面,他双手做出撑地的样子,却使不上任何力气,身体僵硬、无法动弹,意识也模糊不清。
听闻朱老伯倒地的消息,甘泉苑居民区的社工组长曾瑾立刻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并和几位党员分头联系街道相关负责人、小区物业和病患家属;救护车到达后,又引导车辆驶入小区内适宜的停车点,配合急救人员转运病患,在30分钟内迅速将朱老伯送往就近的医院进行抢救。目前,朱老伯的身体状态稳定,正在进行相关检查。
据曾瑾介绍,朱老伯今年87岁,是小区里的独居老人,平时每天都会“下楼走动走动”,却唯独在3月26日那天没有见到他的身影。
“前一天没看到他就感觉奇怪,所以第二天早上我让小顾先上门看看。”曾瑾知道朱老伯近期有过摔倒的经历,担心他独自在家不安全,因此预先和朱老伯楼里的几位党员、楼组长打过招呼,拜托他们多留意些;又建议朱老伯在自家门外藏一把备用钥匙,以便居民区党总支在突发状况时能够及时发现并予以帮助。
“我们进来的时候他就一直是这个姿势,一动也不动,喊他也没有回应,把我们吓坏了!”顾依琍直到后来才知道,朱老伯原来在当天凌晨时就已经摔倒,距离他们发现他时已接近10个小时,“如果不是抢救及时,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打完120急救电话后,曾瑾和几名工作人员又“多线并进”,一人负责通知小区物业,提醒执勤保安做好准备,引导救护车以最优路线快速进入小区;一人负责查找朱老伯子女们的联系方式,第一时间告知老人的身体情况;其余人则赶赴朱老伯家中,或站在楼下的最佳停车点等待急救人员的到来。
“整个过程非常有序。”谈及彼此的默契配合,曾瑾透露背后的秘诀在于街道提供的精细预案和日常的教学训练。“街道之前常常为居委组织应急救护培训,尤其在社区救助方面,给予了许多专业指导。”她介绍,“同时,在这次疫情期间,街道很早就下发了应急预案,要求我们提前熟悉工作流程,并确定每个人的分工责任。”
尽管在本次事件的处理过程中,小区并未实施封闭管理,为送医救护提供了不少便利,但街道和居委都坚信,即使在封控状态下,他们依旧能够顺利地处理好应急救护任务。
据了解,针对社区封闭管理期间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甘泉路街道梳理了一份详细的处理方法,里面涵盖各类政策解答和工作经验总结,并仍在不断细化,努力将不确定性降低至最小“单位”。
作者:张晓鸣 黄蓉
编辑:周辰
责任编辑:刘力源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