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嘉定区兴荣路方舱医院,智能消杀机器人正安静地作业着。
眼下,机器人与“大白”携手作战的场景已在上海多个方舱上演。科技赋能战“疫”,智能服务机器人“上岗”,在减轻医护人员工作压力的同时,也让科技变得更有温度。
“4台智能消杀机器人按照设定的时间和线路进行不间断消杀,可以很大程度灭活病毒和环境物表面致病菌,有效降低舱内各类感染的风险。”兴荣路方舱医院副院长任继魁介绍,一般情况下,消杀机器人一小时可以完成约3000平方米消杀工作。机器人代替“大白”完成消杀,不仅安全,效率也更高。
兴荣路方舱医院由老厂房改建而成,内有1000多张床位。嘉定区中心医院、安亭医院、嘉定区中医医院、嘉定区妇保院以及嘉定区牙防所168名医护人员组成医疗队,在这里照护阳性感染者。医护少而阳性感染者多,这几乎是每个方舱医院都要面对的现实困难。
“从改建之初,管理团队就提前规划,引入各类智能设备,实现舱内环境消杀、生活物资配送、生活垃圾处理的快速作业。”任继魁说。
令他颇为感动的是,相关人工智能技术团队主动对接方舱建设工作。改建初期,技术人员就带着设备前来,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了多种智能机器人方舱方案的部署,大家齐心协力沟通相关事宜,很快,机器人就顺利“上岗”了。
“最初没有这些智能设备时,医护人员要在确保诊治、照料感染者的同时,还要花大量时间、精力投入在其他事务上,确实比较吃力。”在兴荣路方舱医院副院长任冬梅看来,智能设备可部分替代完成简单但耗力的流程化工作,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压力,并减少一次性防护物资消耗,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更全面高效地提升疫情防控工作的质量。
除协助“大白”完成生活服务外,在诊疗上,机器人同样是得力助手。
“症状已经有所缓解,还是要按时吃药,多注意休息。”方舱里,只见一名“大白”正使用移动查房车在患者床边开展诊疗服务。移动查房车可同步完成调取病历、输入医嘱和治疗指令等,护理人员通过相关系统,就可及时正确地收到并执行医嘱,从而提高诊治效率,确保医疗安全。
不久前,兴荣路方舱医院还在舱内增设了4台智能货物运输机器人和2台智能垃圾运输设备,在舱外配置了多台无人运输车辆。4月25日,嘉定突降暴雨,在恶劣天气下,“机器人”更显优势。
任继魁说,以无人运输车辆为例,货箱空间较大,一次能装载几十到上百件物资进行配送,风雨无阻。另外,还可以根据指令快速把餐饮、日用品等必需品送到指定床位,自主实现免接触式配送。
作者:李晨琰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