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月27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完成了第100次全员核酸检测。疫情以来,为让医院正常诊疗不停摆,为与奥密克戎病毒赛跑,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每天的例行院内核酸检测已成常规,检验科的工作量惊人。据相关数据,自3月1日起至4月26日,中山医院共完成患者、医务人员、社区居民及保障任务核酸检测137万余人次。
“八个疫情防控小组各司其职,做好预案,处理好防疫与日常医疗的管理,以防疫为第一要务,适度调整、灵活应对。坚决服从上海市统一调配,无条件做好各项任务,及时应对,从容不迫,坚决服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医院院长樊嘉在3月14日召开的防控疫情专项院务扩大会议上“下达命令”,也体现了中山医院面对这次形势严峻复杂的疫情的战斗决心和战略方向。
“要筑牢防线,坚持科学防疫,全面落实医院各项防控政策,有条不紊开展医疗服务,将‘一切为了病人’的中山精神贯彻始终;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关爱一线员工,带领全院职工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抗疫和医疗工作中!”中山医院党委书记汪昕在会上反复强调“以人为本”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
院领导驻院工作、抵前指挥,医院“总司令部”坚持每日晨会制度,根据每天的情况全盘统筹“1+3+X”,即医院总部和三个新冠救治机构及其他临时医疗保障任务等工作,各部门密切协作,把各类问题也做到“日清日结”,保证了疫情防控、常规医疗、急救抢救、核酸检测、定点救治等医疗工作有序高效地开展。
院党委先后两次面向医院全体党员、团员及职工发出了倡议书和致全体中山人的一封信,号召大家要统一思想,攻坚克难,形成齐心协力共抗疫情的全院氛围。
“大本营”:
门急诊始终开放,全力满足患者就医需求
边做核酸边治疗,抢救患者生命第一
“患者两小时前突发急性胸痛!”4月26日上午7:30,120救护车从封控小区送来一名68岁男性患者。
“患者体温正常!请立即启动应急抢救第三通道!”抢救班护士拿着对讲机迅速为患者开通“生命通道”。不到1分钟,患者已被安置在有隔断措施的急救缓冲区,医生护士早已做好防护,一边为患者做抗原和紧急核酸,一边快速开展胸痛诊治,很快明确患者为ST段抬高的心梗,需立即开通患者闭塞血管。
从120抵达急诊,不到半小时,患者已被送往心内科导管室进行介入治疗。抢救患者生命第一,急诊医护分秒必争。
疫情之下,在切实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中山医院急诊始终处于开放状态,且保持高位运行。4月25日中午,短短15分钟,急诊就迎来了7部救护车,还有1位由警车运送而来的危重患者。
面对急救“井喷”,抢救区医生无法同时接诊如此多的患者,于是急诊台面医生、留观医生、急诊总值班一起紧急支援,处理好患者病情,再继续返回原岗位工作。
近两月,急诊多次单日接诊量超1000,较平日上升42.85%;救护车单日接诊多次超100辆,较平日上升68.33%;抢救室患者多日突破160人,较平日上升23.07%。面对挑战,中山急诊快速启动应急预案,迅速调配人力。面对“连续作战”和“长时作战”,党员、团员带头主动请缨,确保急危重症患者和危重孕产妇的救治。
门诊不停摆,率先开设“社区配药门诊”
“我拿着社区居民的几十张医保卡来配药,半天就能拿到所有的药品,中山医院真的帮大家解决了燃眉之急!”中山医院周边小区的志愿者黄先生如是说。
3月28日起浦东进入了静态管理状态,许多患者因无法到医院配药发了愁。中山医院预判到了患者可能面临的缺药问题,当天药剂科、门诊部、财务科、网络中心即召开相关会议,担当起保障广大患者用药的重任。
次日,中山医院率先全市开出了社区配药门诊,每日开诊,坚持至今。为了提高配药效率,中山医院门诊专门为社区志愿者开设了挂号和取药的专窗,凭病史记录由全科、中医科等科室的医生开药,医生也会根据患者病情适当放宽配药时限。为避免取药时发生人群聚集,药剂科会提前告知志愿者取药时段,并创新性地在后台设置了多辆“药车”,分流取药,确保了快捷高效。4月18日,社区配药门诊挂号量达到885人次。
在全域静态管理期间,中山医院坚持门诊血透、门诊放化疗,保障重、大疾病患者的就医需求。门诊化疗每日预约量在100个以上,与疫情前基本持平。随着全市按照“三区”实施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管理,医院从满足患者就医需求出发,自4月18日起坚持所有科室门诊开放,并根据本日就诊人数实时增派医生。
为了给医患双方创造安全诊疗环境,医院门诊全面提升了门诊工作人员防护级别,医院还进一步增加环境消杀的频次,每天开诊前、开诊后都要进行所有门诊区域的环境消杀。4月18日不包括核酸检测,门诊量达8095人次。
而对于“封控区”和“管控区”的患者也可以通过中山医院的互联网医院在线就诊,长期就诊的慢性病患者可以自助复诊极速配药。医院积极协调,尽量解决互联网医院“送药难”的堵点,近期在徐汇区各方的支持下,互联网医院药品已经可以在徐汇区范围内配送,全市配送药也正在多方协调推进中。互联网医院也支持药品自提。
“分战场”:
近千医护支援抗疫,实现“1+3”联动救治
除了中山医院总部“主战场”,中山医院已陆续派出近1000名医务人员参与建设新冠救治机构、核酸应急采样等“分战场”。向三个新冠救治机构——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定点医院、闵行体育馆亚定点医院、徐汇西岸A馆方舱医院,派驻医务人员共711人,包括医生227人,护士372人。党员占比40.5%,成立了三个临时党支部。
3月初以来,中山医院负责了两个定点救治(后备)医院和两个集中隔离救治场所的筹建、管理和救治工作(其中原负责的徐汇漕宝路集中隔离治疗点4月10日移交至山东医疗队)。截至4月26日三个机构共开放2657张床位。至今已收治新冠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8837人,出院6278人。
为了能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中山医院组建了两支应急储备医疗队共100人。储备院感及核酸采样团队438人和后勤人员800余名。
“1+3”总部和3个新冠救治机构进行远程会议
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是新冠肺炎救治临时定点医院之一,与近期由方舱转型升级而来的闵行体育馆亚定点医院均主要收治新冠阳性普通型及基础疾病(稳定期)患者以及老年群体,医院配备相应专科医护及医疗救治设施设备。定点医院常见基础疾病学科布齐,一方面确保感染者慢性病治疗延续性,一方面加速转阴。
不久前,在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定点医院会议室,一场线上会诊紧张进行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牵头多学科专家团队,会诊一名93岁重症老人,让患者转危为安。
此次闵行体育馆升级为亚定点医院后,将与上海老年医学中心、中山医院母体医院形成闭环救治。一旦定点医院出现感染者急救需求,将在两小时内启动闭环管理,转至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而作为母体,中山医院疫情以来每天定时专家会诊,对疑难危重症进行最优化治疗方案,竭尽全力发挥中山力量,呵护市民安康。
首批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临时定点医院医疗队和首批闵行体育馆亚定点医院医疗队已持续奋战了一个月。当他们收到可以休整的通知,他们选择“不撤防”。历经一个月的“鏖战”,原本可以得到休息缓解的他们,却向医院交上了“请战书”。
为了跑赢传播力极强的奥密克戎病毒,本市的核酸采样和检测量激增。中山医院检验科作为国家级实验室勇挑重担,闻令而动,时刻保障各类核酸检测任务。
医院单日最高核酸检测量达16000余管。3月以来,完成院内临床核酸检测37万余人次,外接保障和社区筛查共67万余人次。
为加快新冠救治机构的建设速度,多少个日夜检验科连续奋战,最快七天七夜完成了定点(后备)医院的核酸检测和临床常规实验室建设,确保检验检测仪器的安装和性能验证一切就绪,保障了新冠救治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
“微感动”:
让“大白”平安下班,解患者燃眉之急
让感控细节深入人心,为医院防控献计献策
“感控老师,我第一次进舱,有点害怕,你一定要看着我穿脱防护服啊!”
“小吴护士,没问题的!有经验的老师会带着你,我们也会从监控里实时观察,通过对讲机进行现场指导。你在培训时已经做得非常好了,出舱后再到我们感控室回看、巩固一下。”
在每个中山医院抗疫医疗队的方舱和临时定点医院都有一个特殊的“监控室”,在这里进出污染区的医务人员的每一个防护用品穿脱和各项感控操作被一帧一帧地“定格”观察,确保将医务人员的感染风险降到最低。医务人员也可以通过“回看”及时总结经验。这种防控带教模式深受前线医务人员的好评。
各个方舱和临时定点医院的顺利运行还需依靠大批的保洁、安保、维修等工作人员。由于他们缺乏医学背景,要保证他们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全面的基本感控概念,正确做到实际穿脱防护用品操作中的每一个细节,感控组每日无休,除了在培训室滚动、地毯式开展培训,还针对工作、生活中的各类场景,制作了多套图文提示和在线考核题,利用线上和线下的培训考核方式,力求将正确的感控理念和所有细节深入人心。
几乎所有的日常操作都离不开感控组的指导规范,其过程涉及方方面面,不仅需要科学规范,更需因地制宜。感控组在每个方舱和临时定点医院都争分夺秒,建立了一套适合收治环境的制度流程,让每条制度都有据可循。为了不放过任何一个有潜在感控风险的角落,感控组每天长达数小时在污染区现场巡视督查,对隔离点内各个区域进行检查。
中山感染-感控团队“四处战地”迎难而上,除了隔离点需要“感控开荒”,还需要积极响应各类支援任务,留守成员则以院为家,守好“大本营”。中山医院院感科作为上海市院感质控中心,还承担起全市院感防控指导工作,院感科专家每日还奔波在新冠定点医院的巡回督导中,为守护上海市医疗机构安全献计献策。
当“专车司机”,做“单车骑手”,秒变急诊咨询“接线员”
在中山医院总部住院治疗的患者可以出院了,这本是一个好消息,但是面对市内部分交通停运,外地患者陷入了无法回家的尴尬境地。
“我可以下班后用私家车把患者送到高铁站!”胸外科汪灏副主任医师看到组里的外地老年患者康复后和陪护的丈夫归心似箭,但又苦于无法解决交通问题的时候,他决定当一回患者的义务“专车司机”。在向科室报备相关情况并且确认患者及家属完全符合离沪条件之后,汪医生立即帮助两位老人购买了合适时间段的火车票并和老人在老家的子女电话“交接”,确保他们按照当地防疫规定顺利返乡。第二天下午,两位老人经高铁如愿回乡了。
除了外地住院患者的回家难,部分医务人员由于居住地较偏远,又没有私家车,上班通勤成为了难题。
“我可以来上班了!”药剂科吴佳妮气喘吁吁地对同事说道。面对突发疫情和科内繁重的工作,原本打算休婚假的她果断调整计划回到岗位,但由于住在距离医院35.3公里的松江区,又还没有购置私家车,她选择骑行上班。
一个娇小的姑娘,背着留宿行囊从松江一路骑行3小时终于到达了位于徐汇区的中山医院,这一“壮举”也带动了更多医务人员加入了骑行通勤的队伍。
随着近期就医需求增大,总机咨询电话量增长迅速。“电话间需要增援!”院党委向全院各党支部紧急招募党员志愿者,参与接听急诊咨询电话的工作。招募号召发出2小时内近百位党员主动报名。
神经内科刘颖医生当天下午立即上岗,持续接听急诊咨询热线,一直坚守到晚上10点,为鱼刺卡喉万分着急的患者、为核酸阳性的肺癌患者咨询的居委干部、尿潴留的发热患者家属等进行电话解答,安抚咨询者焦急的情绪,并沟通协调妥善解决就诊问题。
既要从严从细做好疫情防控,也要全力以赴保障患者救治,这是疫情时期中山医院始终承担的职责和使命。“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体中山人秉承“一切为了病人”的中山精神,殚精竭虑,守“沪”安全,为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市民筑牢疫情防控屏障不懈努力。
作者:唐闻佳 冯颖 齐璐璐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