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上海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上海开放大学不遗余力。今天下午,上海工匠研修班、匠心学堂、工匠学历班的近千名新学员齐聚线上线下,共同迎来“新学期”的第一课。
近年来,“工匠精神”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高频词。《中国制造 2025》提出,要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完成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任务、攻坚重点领域和重大工程。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一批技术精湛、能够适应中国制造业转型发展的中、高端工匠显得尤为关键。
在此背景下, 2017年上海市总工会与上海开放大学共同成立了上海工匠学院。学院根据产业工人的需求和特点,为他们提供终身学习的平台和向上发展的阶梯。学院面向“现在工匠”开办“工匠研修班”,面向“未来工匠”开办“匠心学堂”,这两大品牌培训项目为各类工匠、高技能人才和一线产业工人提供了学习机会。
今年,在继续做强“工匠研修班”“匠心学堂”品牌培训项目的同时,为进一步向普通劳动者提供接受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机会,助力在岗员工能力与学历“双提升”,上海工匠学院首次尝试举办“工匠学历班”,开设行政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电子工程等专业。
记者了解到,今天开班的首届“工匠学历班”,共有76名学员被录取,其中有20%的学员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985、211、双一流高校,其中不乏拥有博士和硕士学历者;56%的学生持有中级以上技能等级。这期学生中,80%从事制造业工作,其中不乏世界五百强或知名企业的从业者;11%的学生荣获过省部级及以上奖项。
据此,学校将为他们量身定制人才培养方案,配备工匠导师、引入德国工匠教育在线课程、融合工匠学院教学资源,让他们接受最新理论知识的同时能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并在拓宽视野的同时开启创新思维,让这批学员来自于岗位、学习在岗位、未来也将毕业于岗位。每一位学员都要“把毕业论文写在岗位上”。学员在岗位上取得的发明成果、在工作中获得的培训成果,符合条件可实现学分的转换和认定,由此搭建起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沟通衔接的“立交桥”。
今天下午同步开课的“匠心学堂”同样座无虚席。开班仪式后,上海职工技协服务中心主任钱传东、“改革先锋”、上海工匠学院院长包起帆结合自身经历为学员们带来了精彩生动的第一课。
齐聚线上线下的近千名学习者中,除了各行各业怀揣工匠梦想的劳动者,还有100多位来自上海市残疾人文化体育促进中心的运动员,他们是赛场上的健儿,为国家争得诸多荣誉。走下赛场,他们希望从各个渠道汲取文化知识与前沿资讯。
在东京残奥会上夺冠,并打破世界纪录的张亮敏,对于新一期“匠心学堂”就满怀期待。她最想听的是《航天精神的传承与实践》一课。她认为“勇于攀登”的航天精神和她们运动员秉持的信念不谋而合。于运动员而言,竞技体育追求“更快更高更强”,工匠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丰富内涵,能帮助她牢固正确的体育志向和价值取向,少一点“名利”、多一点“淡泊”,在体育竞技之路上走的更稳更远更好。
本期“匠心学堂”的16堂课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旭红、钱锋,焦裕禄精神传承人焦守云,杨善洲精神传承人杨慧琴,中国当代教育名家冯恩洪,全国劳模徐小平,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王曙群,上海工匠王军、张华等亲自授课。学员们在获得新工业革命、智能制造、5G技术、岗位创新、成果管理等方面知识的同时,可以感受大师风采,体会到航天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真谛。
据上海开放大学介绍,上海工匠学院举办的 “工匠学历班”“工匠研修班”“匠心学堂”将持续扩大工匠培养普及面,为广大一线职工提供最优质的工匠教育资源,为每一位希望成为工匠的产业工人提供终身学习机会,为广大一线职工成长、协作学习与交流搭建平台,为上海培育更多具有匠心精神的产业工人。
作者:王星
编辑:王星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