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教育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上海交通大学今天推出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2.0版本,将在致远学院中打造个性自主的人才培养体系。
致远学院就是教育部首批卓越拔尖人才培养的试点学院。当时以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为依托,探索了数、理、化、生、计算机五个方向的拔尖人才培养工作,并以“致远荣誉计划”为载体,2014年开始拓展到工科、医科方向。学生从首批的59名到现在达到了1100多名。
截至2018年,618名毕业生中91%继续攻读研究生,62%选择攻读博士学位。致远毕业学生成为全球顶尖大学竞争的优秀学生,19%的毕业生直接进入2018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前20的高校深造。
4月29日,教育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提出拔尖计划2.0是培养未来领跑者的计划、是创造“科学春天”的计划。
致远学院常务副院长章俊良介绍,新的致远学院人才培养2.0版本,将推出致远书院,引入物质科学、人文科学、数据科学和生命科学,这未来四大知识结构群。以打造“不出国门的世界一流本科教育”为目标,制定立德树人、通专交融、学术导向、个性自主的人才培养体系。
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用长期在致远学院从事教学工作的图灵奖获得者约翰·霍普克罗夫特的话来说就是“坚持让本科生少上一些专业课,让他们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吸取更广泛的知识,有足够的时间用来自学”上。
以致远学院的物理学科方向来说,物理方向的项目负责人郑杭教授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为创新能力强的学生设计好的课程,并且为他们配备优秀的老师。他说,物理是传统的学科,有固定的教学体系,但是他们必须为致远学院的学生额外设计一些课时并不太多,但是非常有效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的课,比如,对于物理学方向的学生,在大一入学时就为他们开设一门课,从2000年至今每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奖项目就是学生的课程大纲,学生必须进行论文检索,通过论文阅读将论文内容变成自己的知识,再进行交流和讨论。
他说:“有些学生适合考试,而有些学生并不擅长考试,可是一旦进入课题组就如鱼得水。我的责任就是让每个学生的短板不要妨碍他们成长,而让他们的长板发挥到极致。”
致远学院名誉院长、著名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张杰称,未来世界的创新人才需要掌握物质科学、生命科学、数据科学、人文科学四大知识结构群的基础知识。
教育部拔尖计划2.0启动后,致远学院将在十年拔尖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充分发挥上海交通大学涵盖理、工、医、经、管、文、法等9大学科门类的办学优势和在国际舞台上崇高的学术影响力,借鉴世界一流学府整合科学课程的经验,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将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的学科知识进一步整合贯通,为学生从事交叉科学问题的研究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未来的致远荣誉计划将更加注重大师引领,在学校的支持下,引进更多的高水平学者和教授参与人才培养,让学生有机会接触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研究前沿;以致远FELLOW体系为抓手,加快引进和建立致远专属“教师团队”和“导师团队”,凝聚一批致力于拔尖人才培养的一流稳定师资,在校内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荣誉群体”,在课程学习、科学研究、生涯规划等方面对学生给予全方位指导;以致远荣誉课程建设为抓手,多种手段保障师资质量,多种方式提高师资稳定性,为人才培养更上一层楼奠定坚实基础。
致远荣誉计划将继续依托致远创新研究中心,鼓励学生突破思维定势自由探索,培养学生多学科协作沟通与知识整合的能力,并继续支持高年级本科生开展以自主创新为主的交叉学科研究课题。
作者:姜澎
编辑:金婉霞
责任编辑:顾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