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风,芳香送,挺立见精神,玉兰花开欢喜人……”上海音乐学院零陵路校区排练厅内,响起原创音乐剧《春上海1949》的火热旋律。在廖昌永院长提出的“教创演研”一体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该剧延续了上音“师生同台”“优秀学长同台”的排演方式。
《春上海1949》2019年首演于新落成的上音歌剧院,是上海音乐学院原创能力的集中展现。此次该剧复排,将在5月26日至28日亮相首届上音歌剧院歌剧音乐剧节,演员班底同样活力四射——方书剑、王梓庭、蔡淇等已在国内舞台上崭露头角的优秀青年音乐剧演员,将与其他师生同台献演。
扮演男主角郑扬帆的上音音乐剧声乐专业研究生方书剑,深情唱响该剧作曲、上音音乐戏剧系主任安栋教授新写的咏叹调《白玉兰》。“这是一首高难度的歌曲,最后一个高音的时值拉得很长,我必须用尽全力把它拿下!”排练结束后,衣衫被汗水浸透的方书剑对记者认真地说。
“你们要找到彼此之间的感觉,在音色的磨合上可以更有整体感一些。”面对排练厅内的师生,《春上海1949》作曲家安栋教授,对大家的演出状态进行细节上的把控。此次复排有多位主要演员,都是四年前首演版本的参与者。安栋表示,“相比之前,他们对角色的驾驭、人物的理解都更加深刻了”;也有不少第一次参与该剧排演的同学,从创排中提升了唱功和演技,积累了帮助他们成长的音乐剧表演经验。
在信仰的洗礼中激活红色基因,对于所有参与这部讲述革命先辈初心与奋斗的音乐剧的上音师生来说,这个初夏是火热的。
“岁月如歌,初心长存”
“春”,既是万物萌生的希望,也是美好青春的象征。原创音乐剧《春上海1949》由林在勇编剧、作词,安栋作曲,钟浩、马良导演,以1949年中国命运转折点为背景,以发生在上海虹口继光高级中学(原麦伦中学)的真人真事为原型——在黎明前黑暗的时刻,一批高中十七岁的中学生怀揣着爱国的初心、不畏白色恐怖,不断做出正确抉择,迎向光明的新时代,做出令人惊叹的英雄之举。
这部音乐剧对于方书剑而言,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2019年,当时还是大三学生的他,凭借出演郑扬帆一角获得了上海市舞台作品评选展演新人奖,“《春上海1949》也是上音歌剧院刚刚建成时的开院大戏,这部作品见证了我的成长与蜕变”。 “岁月如歌,初心长存。”方书剑用这八个字来形容他对《春上海1949》的感情,从2019年到2023年,方书剑参与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相关主题演出活动,让他对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深有感触,也帮助他以更宏观的视角去看待《春上海1949》,看待郑扬帆这个角色。“当年的我在排演时也许相对稚嫩和懵懂,今天的我会赋予郑扬帆更加厚重和澎湃的家国情怀——这是让他从一个国民党将领的儿子,毅然决然地决定要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党的事业去奋斗的原因所在。”
作为《春上海1949》的女主角,陈新新一角与2019年首演版相比有了改动。对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系声乐教师王梓庭来说,她也从扮演这个角色的过程中见证了陈新新的改变。“首演版中,陈新新一出场就是地下党员;最新版中,她刚出场时是一个积极向上的高中学生。因此,我需要找到高中生青涩的感觉,也需要在表演中更加凸显一个普通高中学生,是如何激活血脉里的红色基因,逐渐成长为一个进步女青年的过程。”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系研究生蔡淇在剧中饰演郑扬帆的好友林安邦。“这是一个受到共产主义号召的热血青年,善用鸽子来传递秘密情报和革命信息。”2019年,还是大一学生的蔡淇扮演了林安邦,这也是他正式出演的第一个音乐剧角色。“还记得那时候排演很容易紧张,对于人物的理解也相对脸谱化一些——比如只抓到角色热血的一面。”经过了几年的舞台历练,蔡淇回过头来再扮演这个角色,寻找到了林安邦除了热血以外的更多内涵。蔡淇最喜欢剧中《春夜》这首属于他的唱段。“这是一首我在阁楼上唱的歌。‘密密麻麻的街道楼房,春夜的城有一些不熄的灯光’,在《春雷》等戏剧张力比较大的唱段之后,这样一首旋律动听、相对安静的歌曲,展现了林安邦细腻温柔的内心。”
安栋表示,很多年轻的学生需要在《春上海1949》中,扮演跟他们父辈年龄一样大的角色,“对于同学们来说,挑战很大收获也很多,在音乐戏剧系教师导演马良、舞蹈总监李奇、艺术指导刘莎、数字媒体学院程愉怀副院长以及指挥李林等主要团队成员的协力指导下,同学们正在快速朝着高水平音乐剧演员的方向迈进”。
师生同台,教学相长
作为剧中年纪最长的角色,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系声乐教授汤爱民,在《春上海1949》中扮演谢麦伦,对她来说是一次特别的教学相长的经历。
“剧中的谢麦伦是美国人,教会的高中校长。她虽然不能完全理解中国命运的大转折,但对中国人民十分友好。而且,她为了保护学生的安全挺身而出,也理解每个人在动荡局势下所做的选择,并和大家一起见证了上海的解放。”汤爱民表示,作为教师应该多与同学们一同参与舞台表演实践,“音乐剧是表演性很强的专业,师生同台演出对教学有很多帮助”。教师丰富的舞台经验和言传身教将带动学生们更充满热情地投入到舞台实践中。
剧组里不仅有老师和学长学姐,也有第一次参演《春上海1949》的新人。“2019年时,我还是观众席里的观众;四年之后,我终于有机会站上舞台,能够和汤爱民、王梓庭等老师,还有各位优秀的音乐剧演员同台演出,特别荣幸。”在剧中饰演活泼可爱、自信勇敢的少女柏玲,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系研究生毛珏懿认为,《春上海1949》是一部充满活力、青春洋溢的音乐剧,“我也会尽全力通过自己与大家的唱跳演配合,表现柏玲对爱与正义的不懈追求,释放我们这部作品的热血与激情”。
作为第一次参演《春上海1949》的乐队新人,同时也是剧组中年龄最小的成员,目前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附小六年级的常菲同学在乐队中演奏大提琴,充分体现了上音“大中小”一体化的人才培养理念。“之前我有过演奏室内乐的经历,而这次是我第一次参与音乐剧的乐队演奏,而且演奏的是比较流行的音乐,对我来说是全新的尝试。”常菲表示此次排演对她而言收获满满。“《春上海1949》音乐整体风格非常宏伟,具体到每个唱段风格又有很多变化。我演奏的大提琴部分需要跟小提琴呼应,也要在乐队中与其他声部进行密切配合,跟着哥哥姐姐们一起学习,学到了很多合奏的技巧。”
本轮演出的现场乐队还协同上音多个系部,如管弦系、现打系的师生力量共同参演,体现了跨部门跨学科协同作战的能力。管弦系青年教师张润崯受邀担纲本轮演出的乐队首席;而乐队的同学们在排演中非常兴奋,认为本剧音乐充满了戏剧的变化和戏剧张力,扣人心弦。同时,如何准确把握爵士、说唱、民族音乐等剧中多样的音乐风格,对乐队乐手们而言也是全新的专业学习过程。剧中的音乐部分不仅对演奏技术是真正的考验,更重要的是拓展了学生对爵士乐演奏规律以及爵士乐风格的整体认知。因此,参加此次《春上海1949》剧目排演对于乐队全体成员来说,都是非常难忘的艺术实践经历。
原创音乐剧《春上海1949》通过青年的视角,诠释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正义事业,一定会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同时,上音也将剧中具有特色的剧目片段内容打造成特色课程,邀请相关专家和这部剧的参与者来指导学生。在描述上海这座城市的由来的说唱段落,专门邀请说唱歌手寿君超给学生讲解相关技巧。这部剧的现场和音也是一大亮点。“在2019年的首演版中,为《我是歌手》节目和音的爱之音合音团,带着本系学生一起训练;四年以后,学生们获得了成长,由我们上音自己的和音团独立完成现场合音演出。”安栋教授谈到,这些都是“教创演研”一体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的成果;打通高校教学与演出实践的最后环节,《春上海1949》的上演,也将为中国音乐剧市场注入新鲜活力。
图片来源:上海音乐学院
作者:姜方
编辑:王筱丽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