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居室求学(十二)
在人类历史上,部落群居,聚族而居,建城聚集,是社会发展的规律。群居的生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文明的培养皿;假如有人离群索居,脱离群众,孤单一人开始以自己为本位的生存,必定会有一个故事的开始和结束。
19世纪中期,正是美国第十六任总统林肯的政治生活时期,康科德城的大学生梭罗却在腰间别一把斧头,离开熙熙攘攘的城市,独自闯入城郊的瓦尔登湖,开始一个与自然为伴的、有关人的实验。他在《瓦尔登湖》里写道:“我们是一个实验的材料,我对这个实验很感兴趣。在这样的情况下,难道我们不能有一会儿离开我们的充满了是非的社会,只让我们自己的思想来鼓舞我们自己吗?孔子说得好:德不孤,必有邻。”梭罗在哈佛大学毕业后,本来可以很容易地子承父业——制造铅笔。但他干了几天,内心不能忍受刻板的、重复不变的生活。他找到一个土地测量员的工作,只为了满足基本生活所需。他的数学好,这份工作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完成。他受东方和中国哲学的影响,认为“君子不器”才是他应该追求的目标。爱默生在《梭罗》一文中说:“他不肯为了任何狭隘的技艺或是职业而放弃他在学问与行动上的大志。”这是知者之言。后来,他最亲的哥哥病亡,最爱的女子拒绝他的爱,生活的不幸形成合力;他决心把自己抛到瓦尔登湖边,把个体生命当成一个实验的材料,在孤独寂寞中让思想萌芽、生长。两年多后,他结束离群索居的思想实验,重归社会,在美国的思想家、散文家爱默生身边学习和工作,当起爱默生的助手。在文化巨人身旁成长,亲聆教诲,自己也差不到哪里去。爱默生、梭罗的思想和著作,成了美国文化的代表。
在撰写《瓦尔登湖》前,梭罗就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他认为政府有些公共财政开支不合理,自己拒绝缴税,结果被捕入狱,还是朋友替他代缴,才被释放。为此,他写了《论公民不服从的权利》,阐释了民主自由的核心价值。他的思想影响了英国工党和费边主义、甘地的“不合作运动”、马丁·路德·金争取黑人解放的民权运动,还有托尔斯泰的“勿抗恶”,都是梭罗思想的世界性影响产物。他反对蓄奴制度,亲自看到林肯总统发布解放黑奴的宣言。他对印地安人的生活充满人道主义和人类学家的好奇,这是因为他的心离自然近,他厌恶工业社会和城市。他在瓦尔登湖隐居,除了简单的物质生活,就是闭门著书,还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谈论哲学和宗教的著作。但这本只印1000册的著作,仅仅卖出100多,送人75,剩下的压在书店库房。梭罗自嘲:“我的藏书900本,其中700本是自己的。”《瓦尔登湖》刚出版时销路也不佳,甚至还受到批评家的嘲笑;等艾略特发现他的价值,热情著文赞赏后,读者才开始注意这本作者拿自己当实验的精神产品。
远离城市,脱离群众,自动切断汹涌的信息是什么感受呢?梭罗说:“如果你掌握了原则,何必去关心那亿万例证?对于一个哲学家来说,这些被称为新闻的不过是瞎扯,编辑和读者不过是在说茶余饭后的闲话。然而不少人都贪婪地听这种瞎扯。”独居小木屋,一床一椅一桌,静如禅定行如僧,自然切断喧嚣的社会新闻,并否定社会新闻的价值。梭罗读过希腊哲学和东方、中国哲学。在《瓦尔登湖》里,有几处引用孔子的话。我没了解中国先秦哲学的翻译史,不知《论语》是在什么时候被翻译介绍到西方的。可以肯定的是,梭罗接受了中国思想并且身体力行。假如他能读到庄子、陶渊明, 一定会引为知己。“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能够放下,他就越是富有。”“多余的财富只能买多余的东西。人的灵魂所需要的,是不必拿钱来买的。”在梭罗的思想里,人心即宇宙。人在寻找本心时,世界就呈现无限大。梭罗生活的时代,美国南北战争结束,资本主义飞速发展,西部淘金趋之若鹜,追逐财富和成功是一股汹涌澎湃的洪流;而他却逆历史潮流而动,像达摩面壁、阳明格物,独处小木屋,面对瓦尔登湖思考人存在的意义。从梭罗的个人实践可以看到,就是在商人正吃香的美国,也有梭罗这样的思想家断然说不,不随大流,有胆量和大众分手,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他失去发财的机会,却赢得精神财富,并把他的思想传播到全世界,一本薄薄的《瓦尔登湖》,100多年来一印再印,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爱默生在谈到梭罗时说:“他还没有真正给他的同辈看到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就离开了人世。但至少他是满足的。他的灵魂是应该和最高贵的灵魂作伴的。他在短短的一生中学完了这世界上一切的才技;无论在何地,只要是有学问,有道德,爱美的人,一定都是他的忠实读者。”
梭 罗
梭罗只活了44岁。临终,他清清楚楚地对身边的人说:“愉快的旅行开始了。”他经过思想的炼狱,最终的结论是生死如一:一个旅行结束了;又一个快乐的旅行开始了。
康科德城郊的瓦尔登湖畔,梭罗的小木屋还在,如今已成为美国国家级历史文化遗址。小木屋旁有块咖啡色的木牌,上面镌刻着梭罗的话:“我来到这片森林是想过一种省察的生活,去面对人生最本质的问题。”
>>作者简介:
卫建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编审,著有散文随笔集《寻找丹枫阁》《陈谷集》等。
作者:卫建民
编辑:周怡倩
责任编辑:朱自奋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