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奔昂
关注外媒一直是外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能修到多少学分则另当别论。读《经济学人》,总是难免被它一本正经的腔调欺骗,一不小心便高看了某些泛泛而论的偏见之谈。看美剧《新闻编辑室》,又往往浸淫于自由理想的乌托邦,自叹当不了也不敢当现实世界的堂·吉诃德。而比起它们,BBC(英国广播公司)似乎更显温和、踏实,就像英国人给她起的别名——Auntie Beeb——“毕阿姨”。
BBC总部位于伦敦市区黄金地段的波特兰大街一处不很起眼的街角,一边是庄严林立的各国大使馆,另一边是繁华嘈杂的高端商业街。主楼与两栋副楼相连,形成一个内凹的U形。两栋副楼风格一传统一现代;主楼居中,简约的湖蓝色玻璃外墙出落于湛蓝的天幕之下。
进入大楼,过了安检,眼前是一整堵玻璃幕墙。墙内便是世界第二大规模的新闻编辑室。既然只是第二,便还有第一。引导员佯装嫉妒地朝我说道,“第一在中国哩!”我倒不是特别吃惊,至少没有她听说我在英国修文学时那么惊讶。编辑室内编排紧凑,上百名新闻工作者伏案于电脑桌前。成排的桌椅环绕着一个中心,居中端坐的便是最高级别的编辑。编辑室两端设有实时演播厅,用于全天候播报新闻。
比起新闻,国内的观众应该对BBC制作和出品的纪录片和电视剧更为熟悉。无论是由文学经典翻拍的《傲慢与偏见》,还是风靡一时的《神探夏洛克》,无一不为国内剧迷所津津乐道。而论及纪录片则更是如此,BBC细腻独特的镜头总能捕捉到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无处不在的睿智之美。
短暂停留之后,引导员急着领我们从主楼的新闻重地出来,到门口的广场上观望四围。现代风格的副楼底层是BBC电视杂志栏目TheOne Show的录影棚,对面是传统的英式咖啡馆,咖啡馆转角便是老楼入口。门口的横梁上方有一座雕塑,所刻之人正是莎士比亚的戏剧《暴风雨》中的普洛斯彼罗和爱丽儿。故事中的普洛斯彼罗是被流放孤岛、经天纬地的魔法师,而爱丽儿是被其解救、弥散在空气中的精灵,随时准备飞往四处,执行普洛斯彼罗下达的旨意,正如广播时发射的电磁波通过空气把消息传播到世界各地一样。
进门的大厅墙上有着一面浮雕,上刻一位正在播种的农夫,取英语中“播撒(种子)”的英文broadcast兼有“播报(新闻)”的双关义。再往里的内墙上挂有一幅挂毯,是二战时BBC广播了戴高乐将军的讲话后法方为表感谢所赠送。不过当时不怎么重视这份谢礼的英方把挂毯扔地下室里了。过了许久,法方突然提出要去BBC参观,这才有了挂毯的重见天日。挂毯上所绣图画已难忆起,只记得挂毯名为“诗人”(Le Poète)。
BBC虽然是接受英国政府财政资助的公营媒体,但其管理却是由一个独立于政府以外的12人监管委员会负责,并且通过皇家宪章保障其独立性。监管委员以公众利益的信托人的身份管理BBC,他们一般都是社会上有名望的人士,包括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和英格兰的领导人,由英国首相提名,英女王委任。当然,这与英国政府在文化事务管理政策方面“一臂之距”(The arm’slength)的指导思想是分不开的。
从大楼出来时,我转过身回头望了一眼:这小小的楼里怎么能装下如此多的内涵?没有直指青天的霸气,却多几分澹然自持的沉淀,或许这正是“毕阿姨”的可爱之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