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傅盛裕
日前,腾讯酝酿多时的“大动作”终于揭开面纱。“芒种计划”即日实施,打通的企鹅媒体平台正式开放,2亿元现金补贴计划落地。与此同时,今日头条、阿里旗下的UC订阅号、一点资讯等平台,也纷纷祭出相关措施。一时间,风起云涌,大有逐鹿之势。
然而,“芒种”能否如期“收割”,结局究竟鹿死谁手,仍旧如同雾里看花。而关乎自媒体、内容创业的讨论,很长时间里,仍将是众说纷纭的热点。
做自媒体的人,都有“金句癖”。偶尔灵光闪现,常态乾坤挪移。每每问及前途,多数新媒体人总以“钱途”回应,因而有了那句不成文的共识:不以盈利为目的的自媒体都是耍流氓。
问题是,不耍流氓固然要紧,钱从何来却颇多疑难。根据新榜去年11月的 《自媒体人生存状态调查报告》,超过60%的自媒体,单月营收不足万元。当自媒体从蓝海、红海逐步变身血海,“钱途”何在备受关注。
半年前,今日头条推出“千人万元计划”,在1年内保证为至少1000位头条号作者补贴单月1万元的保底收入。眼下,腾讯针锋相对地给出2亿元补贴政策,恐怕也是在现金补贴一项上,有意识地制衡。
在腾讯旗下,拥有目前流量最大的微信公众号。但微信公众号历来的目标,是构建生态,而非聚合流量。因此,打着大数据计算、个性化推荐旗号的今日头条等新闻客户端,从缝隙中脱颖而出,成为高流量、高日活的产品。
当用户与流量积累到一定程度,今日头条们最大的危机感,开始从用户不足,转向了内容不足。于是,斥资吸引自媒体为代表的内容入驻,成为最直观的通道。头条号应运而生,并逐渐成长为内容平台。
阿里收购UC之后建立UC事业群,推出自媒体平台,百度也在日前推出了自己的自媒体平台。无论实际影响如何,巨头们在内容领域,至少已不再缺位。
而这一边,腾讯似乎也坐不住了。除了继续优化微信公众号的功能,坐拥腾讯新闻客户端等大流量产品也使得渠道之间的打通成为可能。于是乎,一个名为天天快报的产品,逐渐走向公众视野。
某种程度上,天天快报意在和今日头条、一点资讯对标,为用户提供更精准的内容。但“芒种计划”,似乎又不那么简单。
依照计划,腾讯将原先内部邀请的腾讯开放平台,改为企鹅媒体平台,并将天天快报、腾讯新闻、微信公众号和qq公众号打通。当内容生产能力得到充分释放,腾讯希望依托数据挖掘和渠道分发,覆盖完整的内容生产及传播流程。对自媒体而言,能够将微信内容一键分发,或许是不亚于现金补贴的诱惑。
但是,新举措自然会衍生新问题。最显见的质疑是,2亿元补贴最终花落谁家? 由于优质内容的门槛不降反升,极有可能导致的局面是,在各个平台获得现金扶持及流量引导的自媒体帐号,永远都是几张熟面孔。如此,生态一说不免沦为空谈。
此外,大数据的分析与挖掘,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用户兴趣的个性化,一切以用户取向为准,是否会导致大量标题党和庸俗内容的泛滥,也是值得担心的问题。如果仍旧要仰仗人工编辑,如何客观、中立,如何为非热点、非大众的优质内容留一条生路,又是全新的考验。
几乎所有的自媒体人都意识到,流量只是第一步,随之而来的变现,最快的当然是广告,但最不长久的也是广告。现金补贴,恐怕比广告更虚无缥缈一些。
从长久发展而言,如何结合自发吸引流量和推荐生成流量,进而形成垂直领域内的忠实粉丝和深度操作,恐怕是破题的关键。电商也好,服务也罢,有流量才有人,有人才有延伸。这也是自媒体、新媒体,相较传统媒体最大的差异所在。
动辄上亿元的现金补贴是吸睛的,但真正重要的,是流量带来的想象。如果内容创业是一条可行的通路,谁理解得更透彻,执行得更完善,谁对平台的运用就会更得心应手。届时,芒种播下的种子,也才会结出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