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一般都知道周恩来临终前最后会见的人是罗青长。然而,总理最后想见的人却是中央警卫局副局长邬吉成。
邬吉成是地地道道的老警卫,从延安、西柏坡起就在中央警卫团工作,一直保卫中央领导人。“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他住在钓鱼台。负责分管警卫二处,即外宾警卫。
1972年年初尼克松访华前的一天,已是深夜1点了,正在酣睡的邬吉成接到电话说,总理要到钓鱼台看尼克松即将下榻的1 8号楼,检查一下安全设施,要他在那里等候。邬吉成情急中找了一件新做的涤卡军便服穿上,因为他知道总理喜爱整洁,穿得邋遢,总理要批评的。来到钓鱼台,总理走下汽车,就着明亮的灯光上下打量了一眼站在身边的邬吉成,目光里流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责备。邬吉成也没有意识到什么,陪着总理楼里楼外地看。阳历2月还没有走出冬季,夜半三更格外寒冷,只觉得风往骨头缝里钻,大家冻得直跺脚。那天总理穿得也很单薄,可是他一丝不苟地询问察看了1个多小时才离开钓鱼台。邬吉成刚回到办公室,还没暖过身子,总理的卫士长张树迎就来了电话,听着听着,邬吉成不觉地红了脸。“总理问你是不是没有质地好一点的制服,如果没有,总理说拿他的一套给你。尼克松来华,警卫人员一定要穿戴整洁,不能让人家小瞧我们。”第二天,邬吉成向中央办公厅的领导报告了总理的指示。当即决定:参加接待尼克松总统访华的工作人员,马上到北京老牌服装店“红都”量体裁衣,每人做了一套毛料制服。笔挺、鲜明的制服往身上一穿,人顿时精神多了。总理一看舒心了,眉头往上挑了挑,说:“外事警卫随时都要紧跟外宾,更应该比别的警卫注意衣冠整齐。‘人在衣服马在鞍’嘛。不仅给人良好的精神面貌,同时也表示对客人的礼貌和尊重。”
1976年1月2日,周恩来的身体像一盏即将耗尽油的灯,摇曳的生命之火发出微弱顽强的弥留之光,时断时续的昏迷,时断时续的清醒,周恩来备受病魔的痛苦折磨。上午他又一次从死神手里挣脱回来,微微睁开眼睛,嘴唇动了动,吐出非常微弱的声音,身边的卫士连忙俯身倾听,只听见一个“呜呜”的音节,再细细听还是这个音节,卫士费劲地猜测,顺着话音向几乎连摆头的劲都没有的总理提示一件件事情,总理见卫士说不准他的心思,神情渐渐焦急起来,又吃力地说:“邬、邬,钓鱼台的那个……”邓大姐在一边试着问:“是不是有话要和人说?”总理微微地点点头。大家马上按“呜”的音在钓鱼台里排,咦,“会不会是邬吉成?”总理点了一下头。
中午五点,邬吉成正好在家,总理的卫士长张树迎打电话给他,急切地说:“老邬,总理要见你,请你马上来。”
邬吉成愣愣地放下电话,痛心、难过、伤感、激动一起涌上心间,眼圈潮乎乎的:总理已经危在旦夕,还挂念着我。
他叫上车子就往305医院奔去。“总理会和我说什么?临终之际还念念不能放下的一桩未了心愿会是什么?”邬吉成含着泪猜想着。车子开得很快,一会儿就到了305医院,他三步并作两步走,恨不得一下就跨到总理的床头。当他来到总理病房门口,却被护士拦住了。护士告诉他说:“总理又昏迷过去了,你先到值班室等等,总理醒来我再叫你。”他失望地望了望眼前的门,只好独自在值班室里默默等待总理苏醒。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3个多小时过去了,总理还没有醒过来。正在万分焦急时,有人跑进来通知他:“准备一下,总理醒过来了,要见你,医生正在给总理治疗,马上就可以进去看总理。”
邬吉成激动地走到总理病房的门口。
可是总理没等到医生治疗完,便又一次进入昏迷状态,而且这一次时间更长。邬吉成从2日中午1点整整等到次日凌晨。总理一直没有苏醒过来。邬吉成非常难过地走出总理治疗的小楼,在寒夜里徜徉。邓大姐也在那里徘徊,她眼睛里布满血丝,显得很憔悴。她见邬吉成还在苦等总理苏醒,叹了口气,委实不忍心直说总理已经再难清醒过来,只是叫邬吉成先回去,如果总理苏醒过来,再通知他。邬吉成听大姐这样说,便向大姐提出,想在门口看总理一眼,大姐答应了他的要求。
邬吉成又走进楼里的病房。所谓病房,其实就是总理住院后会见外宾的客厅兼治疗室,两者中间只隔了一道屏风。邬吉成蹑手蹑脚穿过外面的客厅,生怕惊动总理。到屏风边止住脚步,眼泪不知不觉地流了出来。
在这之前,他最后一次见到总理是1 975年9月7日,那天总理会见罗马尼亚客人,邬吉成和以前一样负责警卫,陪同外宾一起来到医院,那时总理已经瘦弱不堪,说话的声音也十分微弱,但是总理特有的儒雅风度却丝毫未减,整个会见中总理的目光始终明亮慈祥,消瘦的脸颊上浮动着从容谦和的微笑……没想到4个月不见,总理英俊潇洒的容貌已经被癌症彻底摧毁,几根流动不同颜色液体的管子连通着他昏迷不醒的躯体。能证明一息尚存的生命的,便是心脏监视图上微弱弹跳的光点和满脸蓬乱的胡子随着呼吸的起伏微微颤抖。
邬吉成痛苦地想:总理,您要找我说什么呢?总理,您醒来吧,无论您让我怎么做,我都绝对服从。
可是,周恩来再也没有醒来。邬吉成默默朝着病床向敬爱的周总理敬了一个军礼。
1月8日上午9时57分,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周恩来临终前究竟为何要见邬吉成,这一心愿成了无法破译的千古之谜!
(摘自《红照片——夕照中南海》,顾保孜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
作者:顾保孜
编辑:金久超
责任编辑:张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