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秉明文集》 叶 朗 陆丙安主编 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
由北京大学教授叶朗先生和熊秉明夫人陆丙安女士担任主编的《熊秉明文集》(彩图珍藏版)从选题立项到最后成书历时八年多;从收稿到成书又历时两年多,如今终于得以问世。编辑过程中,我感受特别深刻的是先生文字中洋溢的那种绵绵不断的乡情。
熊秉明(1922-2002)先生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哲学系,师从冯友兰先生,继而去巴黎学习西方哲学,后又改学雕刻,师从罗丹的学生纪蒙。是与赵无极、朱德群齐名的华裔法国著名艺术家,尤其在雕塑和书法方面有极深的造诣,被誉为华人中最著名的雕塑艺术家。
▲熊秉明被誉为华人中最著名的雕塑艺术家
熊先生虽浸润西方艺术却始终倾心中国文化,从一开始学习雕刻就决定走自己的路。“我将走自己的路。我想起昆明凤翥街茶店马锅头的紫铜色面孔来,我想起母亲的面孔;那土地上各种各样的面孔。”(《熊秉明文集》第一卷《关于罗丹——日记摘抄》)如果说他年少时离开祖国去西方学习哲学和雕塑是一种“远行”,那么他在“远行”的过程中却在不断地寻求回归之路。他这样形容自己:“我是一粒中国文化的种子,落在西方的土地上,生了根,冒了芽,但是我不知道会开出什么样的花……这是一个把自己的生命做试验品的试验。”(《熊秉明文集》第二卷《看蒙娜丽莎的看》)他本来完全可以跻身于西方现代艺术大师之列,他曾两次受西方抽象主义艺术潮流中最活跃的巴黎克蕾尔画廊之邀,在那里举办过个展(1956年和1957年),“厕身于她的卫星群”,与克莱因、丁格里同列,可是他退出了“诸人之列”。(《熊秉明文集》第三卷《展览会的观念》)因为他觉得,他的气质、他要追求的艺术之路都和他们不一样。
熊秉明雕塑的意象从前期具体的人体雕塑到后来抽象的动物形象再聚焦到“牛”“马”“骆驼”的形象,走的就是不断回归的路。他在雕塑艺术上的探索,恰如舒乙观看了现代文学馆中他雕的鲁迅头像后所感叹的:“中国、法国、哲学、雕刻、书法全糅在了一块儿,其结果就出来一个非常奇特的鲁迅头像,好像用任何主义,譬如,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都绝对无法加以概括。它是个全新的东西。新得出奇。它神似,而不是形似,这是中国画的魂……它只有大线条,而没有细节的刻画,这是中国书法的魂……一抹黑,是中国书法的基色,又是法国印象派艺术非常注重颜色和光线的极致发挥……这是中国写意画手法在现代雕刻作品上的最神奇的移植……归根结底,还是中国的东西,而且是骨子里的中国东西,用中国东西去包容和融解了外国的东西。叫做现代的中国东西吧。”(《熊秉明先生做鲁迅头像》)
▲熊秉明创作的鲁迅头像(中国美术馆藏)
熊秉明的乡情是绵绵不绝、割舍不断的。正如他的好友吴冠中一语戳破他把自己的居处定名为“断念楼”的真相“名为断念,正因念不可断也”,此念即“回乡”之念。这在他的诗歌《静夜思变调》《教中文》《写字》《黑板、粉笔、中国人》《背诗——增字静夜思和减字静夜思》《这儿和北京》中亦有所体现。(《熊秉明文集》第十卷《诗》)他在巴黎艺术画廊正要声名鹊起时却又果断放弃,去学校教中文,一教几十年而不厌倦。晚年他又把目光投向中国书法,回国办了四次书法班,从理论到实践对中国书法做了系统的总结和认真的探究,甚至提出“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书法”。(《熊秉明文集》第六卷《书法和人》)十卷本的《熊秉明文集》中就有三卷是关于中国书法的探讨与研究,第四卷《中国书法理论体系》更是将中国书法理论概括为:喻物派、造形派、缘情派、伦理派、天然派、禅意派六个体系,并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和研究,试图寻找中国书法的审美哲学基础。熊秉明书法班的教学很特别,既将中国儒道两家的思想融入教学内容,又将西方现代的视知觉理论与心理学研究成果运用于书法教学,极具探索精神。
据熊秉明夫人陆丙安女士回忆,“心似浮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东西”是熊秉明先生去世之前他好友请他写的字,不料竟然成了他的绝笔。她在信中告知郁风后,黄苗子先生在郁风的回信中附了一笔:“他的绝笔竟用了如此潇洒的句子,真是他自己最好的生平总结。”(陆丙安编《对人性和智慧的怀念——纪念熊秉明先生》中《此恨绵绵无绝期——痛失秉明》)在编辑文稿的时候我也有此感觉,熊先生一生,还有他的文章,都是这幅字的最好体现。
▲熊秉明书法作品(中国美术馆藏)
浸润中西艺术多年,涉猎多个艺术领域,无论是学雕塑、品画作、谈书法、评文章、写诗歌,熊秉明都擅长用中西比较的方法,在中西艺术汇通交融中寻找自己独特的视角,试图走出自己的路,最终回归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书法。无论是艺术还是人生,他都是在远行的征途中不断探寻回归之路。1999年他曾分别在北京、上海、昆明、中国台北举办“熊秉明的艺术——远行与回归”巡回展。“在这个展名里,饱含着对自己身份与经历的文化确认,也就是他对自己艺术信仰的实际肯定。”(范迪安《在观念与造型之间——熊秉明的雕塑艺术》)展览请柬上“那断肠人骑着瘦马独行在小桥上,他于夕阳西下中起步归来,而抵达祖国时已是晨曦”(吴冠中《铁的纪念——送别秉明》),足见其游子归乡心切的心情。
熊秉明先生逝世于2002年,但是从艺术精神上来说,“先生之风,山高水远”,斯人虽去,其文长存。《熊秉明文集》从第一卷学习雕塑的日记到第十卷的诗歌创作,大体呈现了他从远行到回归的艺术轨迹和心路历程,它的问世亦可以说是这位海外华人艺术家艺术之魂“远行的回归”。
作者:王竞芬
编辑:周怡倩
责任编辑:徐坚忠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