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农业合作社的主要劳动力是六七十岁的老人,青年劳动力尤其是高素质人才的缺失是发展科技农业直面的堵点。”16日,上海市贯彻实施《乡村振兴促进法》《上海市乡村振兴促进条例》(简称“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启动会上,市人大代表这样点出“褃节儿”。
从个体困境不难提炼出共性问题:如何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盘活要素资源,向科技要产能,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一法一条例”指明探索方向:利器在科技,关键靠改革。为此,市人大常委会今年将重点监督其落实情况,聚焦城乡融合发展、促进产业兴旺、促进农民增收情况、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等内容及条款开展执法检查。
对于瓶颈难题,市农业农村委表示,将以农民的视角、感受、愿景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准,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梳理重点任务推进清单,推动相关规定落到实处。
科技助力、人才夯实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中之重。
启动会上,科技赋能成为各方聚焦的关键词。譬如,市农业农村委表示,打造13个绿色田园先行片区,推进实施项目110个,创建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镇、示范基地。大力发展种源农业,制定出台《上海市推动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推动种业振兴。
市发展改革委指出,以长三角为抓手共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合作,通过上海农作物最新研发成果与市场对接推介的科创路演等,深度挖掘长三角涉农企业在种源农业等领域的创新能力,激发各高校院所创新动力,提高技术转移机构服务能力,有效推进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在长三角地区的深度合作。
市科委指出,于近三年聚焦水稻、绿叶菜等种质资源开发,面向农业农村发展实际需求,前瞻布局115个农业科技创新项目。市经信委表示,推进5G赋能智慧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加速跑”:如“清美5G+智慧农业”“崇明5G智慧农机和无人机项目”……
科技助力离不开人才支撑。市科委提供了一组数据:全市自然人科技特派员达389人,覆盖全市全部9个涉农区的45个镇,成为推进产业兴旺的重要力量。
市人社局表示,出台相关意见,支持和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聘用在专业技术岗位上的科研人员通过多种形式前往乡村和企业创新创业,吸引科技人才投身现代农业。
市科委指出,鼓励和吸引更多农业科技人员加入科技特派员队伍,不断提高科技特派员的数量和质量。如,职称评定时,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科技特派员;在科技项目指南中,为科技特派员单列“成果转化与示范应用”方向,支持他们到基层农村推广适用技术,提升农业科技和经营主体的科技素质,推动产业兴旺发展。
盘活土地、激活消费
深化农村改革,必须继续把握处理好农民和土地之间的关系。如何促进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直接指向“土地”这一关键:比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提升农村集体资金、土地、项目等资源要素统筹能级……
市农业农村委表示,搭建区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平台,有序推动农村集体产权进入市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流转交易,更好地激活农村集体产权权能。同时,加强农村宅基地改革和管理,指导松江、奉贤两区完成全国新一轮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任务,鼓励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等资源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
市规划资源局指出,审慎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进一步明晰乡村地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路径,盘活集体经济资产、增加农民集体增收路径。
民宿经济也成了乡村振兴绕不开的重点之一,关乎盘活农村资源要素,激活消费。市文旅局表示,从确定重点发展区域、明确经营用房范围、优化证照管理主体、强化用地保障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进行了政策突破。截至2023年3月,上海乡村民宿已发展至482家。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慧琳、徐毅松出席。
作者:苏展
编辑:王嘉旖
责任编辑:单颖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