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初雪来得比想象的早一些。摄影:陈旻
2018年的初雪来得比想象的早一些,长宁区民政局老龄科科长江建军走在前往逸仙敬老院的路上,觉得寒风瑟瑟,吹得脸疼。踏进敬老院的一瞬,暖气包围上来,整个人收紧的身子很快放松,“里外两个世界”。接着,他上上下下检查了敬老院的防冻措施,又跟老人们聊了聊天。
入冬以来,上海的养老院和社区老年活动空间都已开启“防寒模式”,空调地暖热起来了,冬令食谱上线了,雨雪天气户外活动基本取消。上海市民政局昨天(8日)发出通知,要求全市各类社会福利机构都把暖空调开起来,给社区老人提供温暖、舒适的活动环境;对社区中的高龄老人、独居老人和纯老家庭,要增加走访排查频次,并为老年人提供必要帮助。
防寒检查:空调、浴霸、供热管道
晚饭时间快到了,逸仙敬老院一楼餐厅飘出饭菜香气。五楼公共区域空调全天开放,91岁的胡老先生戴个小帽,正拿着平板电脑埋头上网。80岁的赵老先生在房间里待着,只穿了一件毛衣,自在得很。江建军抽查了老人房间的空调、浴霸,又上楼顶看了空调外机、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管道,维修人员发现管子保温层有些松动,当场进行加固。
这两天,长宁区各养老机构正在进行集中检查,确保空调制热与热水供应正常,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区民政局通过微信群等渠道下发通知,要求各方加大对老年人上门慰问、电话联络的频次,对社区独居、空巢、困难老人等多上门、多走访,网上生活服务中心要主动给独居和纯老家庭老人拨打关爱电话,各类为老服务场所及时开启暖气,有条件的适当延长开放时间。
“唠叨”院长:该加的衣服还是要加
气温骤降,但是也有不少老年人“心很大”,“白天喜欢开窗通风,晚上不愿意换厚被子,”位于杨浦区的上海遐福养老院院长蔡琦像个操心的管家,“虽然我们地暖也开了、空调也打了,但老年人对降温天气的身体反应还是很明显。”
这几天,不少老人因为天气变冷而血压偏高,需要用氧气的人也多了起来。冬季是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多发期,养老院里从院长到护工都变得唠叨,“窗子不要经常开,衣服还是要多加两件,户外能不去就别去了……”
遐福养老院一楼公共区域的地暖很舒服,但院方不敢把温度调太高,“不能让室内外温差太大。”营养师和配餐师早早准备了冬令食谱,冬天老人的新陈代谢变慢,饭菜不能让身体太有负担,菜式以蒸、煮为主,少油少糖,确保清淡,小点心里增加一点花生、腰果作为对养分的补充。
室外集体活动全部取消,改在屋里练练书法、八段锦。有的老人要出门看病,或者回家拿衣服,平常天暖他们可以自己打车或者坐地铁,现在都由工作人员一对一陪护,后勤、财务、人事、行政,不管是谁,手里的活都先放一放,陪着老人要紧。
社交是刚需,老年活动室确保“在线”
不管高温天还是大冷天,社区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活动室、老年人社区助餐点等都有一项重要功能——让老年人“孵空调”。越是恶劣天气,老人们“孵空调”的需求越是不能忽视。
静安区共和新路街道洛善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黄蓓说,这些天居委会的老年活动室正常开放,提供常规的量血压服务,每天上门量血压、参加活动的老人总有四十多个。一般的风雨天气根本不影响老人们去活动室,因为聊天和社交是他们的习惯,也是他们的“刚需”。社区活动空间保持常态、确保“在线”,对这些老人来说是最重要的事。
作者:钱蓓
编辑:唐玮婕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