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是爆款综艺节目《奇葩说》上的辩手,也是台下的好友。詹青云是哈佛大学法学博士,正职是一名律师,有着2018华语辩论世界杯总冠军的光环;庞颖毕业于耶鲁大学,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读书时也是辩论高手……这对学霸姐妹花,刚开始上节目并不被看好。她俩凭什么“逆袭”并最终圈了一大波“理性粉”?
日前,这对当红辩手亮相上海建投书局“2019JIC讲堂·我们的观看之道”活动。“我没有想到这个节目那么火,参加《奇葩说》之前从来没有被那么多的人同时讨厌过,也从来没有被那么多人同时喜欢过,你要一个人很冷静去面对那么多指责,而且有很多指责并不公平,这个很难,懂了那么多道理还是没有办法藏住自己的委屈。”詹青云直言,她从不觉得自己有多么优秀,也完全可以接受别人不同意自己的观点,但受不了那些基于揣测的谩骂和指责,或是无端的“网络暴力”。
詹青云并不认为“欲戴皇冠,必承其重”,她坚持:“你不要告诉我一个人想红就要付出代价,不对的事情就还是不对。”
有网友说,上综艺节目,说说段子,插科打诨,逗乐观众似乎更容易红;但詹青云、庞颖作为专业的辩论赛选手,还是坚定地用“不接地气”的概念化语言及逻辑表达说服观众。“以辩论和写作为导向的阅读,可以让我们更好把信息输入给自己,方便记忆,也能够更好的应用输出。”庞颖认为,辩论的训练是非常有用的,会让逻辑分析成为思维习惯。
不过她也发现,身处“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表达欲往往会遭遇两大问题——一是懒或蠢,一是饿。什么叫饿?“你会发现在一些公众平台上,有些人说出非常错误但是能够吸引人眼球的话,他甚至以别人骂他的流量为傲,把那个流量去变现去作为自己的名气,这个真的是饿,饥不择食。”庞颖谈到,有时候抛完一个梗,观众却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但对方辩友卖个萌、讲个故事,煽情流流泪,事情就过去了。而懒在于,很多时候人们对事物缺乏深入思考的动力,面对复杂的社会事件,往往涉及到法律、伦理、情感、操作等多种层面,但热点一出现,有的人立刻摆明立场,并为其辩护;有人与他立场相左时,就直接人身攻击,而不去思考事件背后的复杂性。这让她有时候感到无力,又有些遗憾。
在庞颖看来,知识的目的不在于拥有,而是能够用它创造更大的价值,才是更有意义的。“现代人很多的焦虑往往来源于比较,拘泥于某一种成功的模型——无论这个模型是用钱来定义的,或者用比较高端的读书来定义的,都有一个固定的模型。”她笑言,我们敢不敢不要认为人生是一个菜单呢?而是跳出菜单敢于去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选项,属于自己的人生,“坦然去面对被自己放弃掉的东西,不要盲目跟风让自己焦虑,这可能是年轻人应该要修炼的部分。”
在詹青云眼里,阅读不是为了用一本书的思想取代自己的思想,每读一本书都是给脑中的世界拼图加上一块,拓宽眼界的广度。曾经她“贪多”,希望读大量的书,后来她发现,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30岁那一年,突然领悟了一件事——以那个时候人生最巅峰的智力和体力,每一年其实只能读50本书,他就算自己再活30年,也只能再读1500书。由此,詹青云领悟到,你面对的是浩如烟海的书的世界,“以前我从一本书开始一定要读到最后,后来发现没有必要,人没有必要为了坚持而坚持,因为我们拥有的时间太少了,所以尽量去做那些自己觉得更值得的事情。”
走下《奇葩说》,她们的人生也因此改变——詹青云创办了“知所云”读书会,在音频节目上准备法律课程;庞颖在中餐馆、机场等场合会遇见粉丝,如今她选择管理咨询顾问的职业道路。詹青云还有一个梦想,就是在西湖边开家茶馆,朋友们可以在里面聊天,聊high了,或许还能再来一场辩论。
作者:许旸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王彦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