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在电影《一夜惊喜》中,范冰冰以一己之力周旋于多名帅哥之间,“御姐”转型成“甜心”。(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图片说明:在好莱坞,人们把支撑女性电影的女星称为“美国甜心”,比如梅格·瑞恩、瑞茜·威瑟斯彭、德鲁·巴里摩尔、凯特·哈德森、安妮·海瑟薇和凯瑟琳·海格尔。其中安妮·海瑟薇更是新一代“美国甜心”的代表人物,被《福克斯》评为2010最具回报价值的女演员。出演《公主日记》时,她年仅18岁,因为酷似奥黛丽·赫本和茱莉亚·罗伯茨的混合体,被导演一眼相中。
最近,一批女演员挑大梁、讲述女性故事的电影接连上映,且获得不同程度的票房成功,这种现象引起了业内外的关注—— 中国电影市场,女性崛起?
本报记者 李婷
国产片《被偷走的那五年》8月29日登陆内地大银幕。这已是8月份上映的第6部女演员挑大梁、讲述女性故事的电影。女性电影如此集中地出现在银幕上,这在国产电影界并不多见,这种现象引起业内外的广泛关注。
此现象出现的重要背景,是中国女性目前已构成电影消费的主力人群。特别是以年轻女性为目标观众的电影,具有相当可观的市场潜力。事实上,从《北京遇上西雅图》里的各色女子,到《小时代》系列的闺密姐妹团,再到《一夜惊喜》的大龄女白领,众多反映中国女性情感的国产电影在今年落地生根,且都获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这让不少电影人感叹: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女性正在崛起。
不过,也有影评人对此提出质疑,指出国产女性电影眼下尚未形成气候,其最大问题在于看待女性的视角。如果只把女性当做银幕宝贝,而不是把这一群体放在社会大背景下,做更加深入的观察与挖掘,女性电影永远只能成为视听大餐中的花边点缀。
女性题材:电影人文思考的重要侧面之一
事实上,电影诞生的最初半个世纪,女性观众一直是电影市场的消费主力。电影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塑造生活方式的大众媒介,最新款式的服装、化妆品等物品在各色影片中被作为时代特征加以强调,而关于女性生存状态的各种分析探索,成为电影人文思考的重要侧面之一。
好莱坞的各种调查报告显示,在上世纪20至40年代的美国电影市场,女性观众达到了60%甚至80%。以1939年为例,最卖座的10部电影中有4部是以女性为主线的,其中之一是已经成为影坛经典的《乱世佳人》。1942年,美国有1000多万男性踏上欧洲和太平洋的战场,留下同等数量的孤独女性坚守后方,她们在家庭和工作中都扮演了新的角色。男人的离开,让电影院进一步成为女人的天下。一种被称为“女性电影”的影片类型风行开来,它们多数讲的是一个女人在被男人伤害后,如何承受苦难、自强不息,完成了对自己的拯救。因为赚的是成年女性观众的银子和眼泪,因此又被称为“哭片”。那个年代,这类影片能占到一般片厂年生产计划的五分之一。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电视的冲击,女性观众群萎缩,女性题材电影在好莱坞一度走向边缘。直到1990年《风月俏佳人》等一批电影相继亮相,以女性观众为目标的电影重新走进人们的视线,不过它们有了一个更年轻化的名称——“小妞电影”。“哭片”中的女主角常常因为被男性抛弃、生活陷入绝境;而“小妞电影”中的姑娘们对生活有更大的自主权,行为模式也从消极被动演变为积极主动。《律政俏佳人》、《欲望都市》、《新娘靠边站》、《我最好朋友的婚礼》等都是好莱坞“小妞电影”的成功典范。'
女性的情感世界,让票房出现“三级跳”
而在中国的银幕上,女性电影同样经历了由盛到衰再重新兴盛的过程。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与妇女解放运动同步,大量关于婚姻爱情等主题的女性题材电影便出现在影院里,阮玲玉的《神女》和《新女性》便是其中代表。直到上世纪80年代,仍然有黄蜀芹导演的《人鬼情》这样关注女性的电影。
而进入21世纪,国产电影则出现了长达近十年的女性意识衰退期,直到由章子怡主演的《非常完美》在2009年暑期上映。之后是2011年的《失恋33天》,再到2013年《北京遇上西雅图》,这三部电影的上映时间分别间隔了约一年半,票房却实现了从1亿元到3亿元,再到5亿元的阶梯式上升。
《北京遇上西雅图》之后,赵薇执导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又接棒上映,以上世纪90年代4个大学女生的青春爱情故事为主线,票房狂收7亿多元;紧接着上映的是郭敬明的导演处女作《小时代》,同样是以几个“小姐妹”为核心的青春电影。之后,《小时代2》又杀进了8月暑期档,而在同档期和它展开争夺的,也是几部女性题材电影——金依萌执导、范冰冰主演的《一夜惊喜》,改编自同名电视剧的《粉红女郎》以及白百合主演的《被偷走的那五年》。接下来,《非常幸运》将于9月17日上映,章子怡、姚晨、林心如、蔡少芬四位好姐妹将在银幕上密谋如何“嫁出去”。
可以看出,这一批电影的共同点,便是聚焦女性情感世界。除了爱情之外,“灰姑娘”情结是这类女性电影的另一个特征,从灰头土脸到万众瞩目是非常有戏剧性的褪变过程。所以,故事中女主角们的命运都是从失落倒霉开始的,比如在《小时代》中最先出镜的不是“女王”顾里、“森女”南湘、“女一号”林萧,而是最“无厘头”的唐宛如。
难成气候,顾了时尚顾不了深度
然而,并不是所有女性电影都能获得成功。在中国电影市场上,自《非常完美》之后,此类电影层出不穷,热闹非凡,但并没有真正形成气候。
在一些从业人员看来,女性电影要抓住观众,必须够时尚,够前卫,而中国内地缺少真正了解都市生活的导演。有一位影院经理就表示,《非常完美》和《一夜惊喜》让人眼前一亮,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导演金依萌,她是个“海归”,在美国研读电影多年,对都市生活相当了解。
也有人认为,另一个阻碍国产女性电影发展的因素是中国缺乏漂亮且有特质的女演员。在好莱坞,正是这类女星支撑了女性电影:除了梅格·瑞恩之外,瑞茜·威瑟斯彭、德鲁·巴里摩尔、凯特·哈德森、安妮·海瑟薇和凯瑟琳·海格尔都是女性电影中的主角人选。她们无一例外拥有强大的票房号召力:瑞茜·威瑟斯彭曾蝉联两届好莱坞最高片酬冠军;安妮·海瑟薇更被《福克斯》评为2010最具回报价值的女演员第一。有业内人士分析说,这一类女演员除了要有亲切的笑容、清新的气质,还必须有着过硬的演技。眼下中国电影圈里能担此重任的女演员却相当稀缺。
然而,有影评人指出,国产女性电影眼下无法形成气候,最大的问题在于看待女性的视角。如果只把女性当做银幕宝贝,而不是把这一群体放在社会大背景下,做更加深入的观察与挖掘,女性电影永远只能成为视听大餐中的花边点缀。
欧美经典女性电影
对刚刚起步的中国电影产业来说,观众群体的细分、为不同人群提供不同的类型化产品是近年才有的事;而在电影工业发达的欧美国家,女性电影已然是一种较为成熟的电影类型。
《公主日记》
主演:朱丽·安德鲁斯,安妮·海瑟薇
导演:加里·马歇尔
上映日期:2001年7月29日(美国)
一个过惯了平凡生活的女孩子,有一天被突然告知将继承王位,骤变的生活使她面临重大的选择。美国影片《公主日记》便讲述了这个“灰姑娘”的奇特经历。事实上,凭借该片,主演安妮·海瑟薇也完成了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人生蜕变。
在导演眼里,当时年仅18岁的海瑟薇几乎是奥黛丽·赫本和茱莉亚·罗伯茨的综合版。海瑟薇不仅气质高雅,而且多才多艺,有表演才能,这才使她从一千多名竞选佳丽中脱颖而出成为女主角。
《穿普拉达的女魔头》
主演:安妮·海瑟薇、梅丽尔·斯特里普
导演:大卫·弗兰克尔
上映日期:2006年6月30日(美国)
改编自劳伦·韦斯伯格的同名小说,以黑马姿态取得超高票房。该片上映后在年轻白领女性中产生强烈共鸣,被奉为“办公室生存宝典”。它以一个初出茅庐的平凡女孩的视角,幽默而深刻地道出:要成为职场中成功者就得学会委曲求全、忍气吞声。
而作为一部好莱坞的时尚大片,该片也被誉为美国纽约时尚圈的浮世绘,其间注入了大量先锋流行元素,诸多时尚品牌与电影情节结合,使该片成为影史上研究植入式广告的经典案例。据不完全统计,《穿普拉达的女魔头》中共有58次广告植入。其中场景植入19次,对白植入15次,情节植入11次,形象植入13次。
《欲望都市》
主演:莎拉·杰茜卡·帕克
导演:迈克尔·帕特里克·金
上映日期:2008年5月30日(美国)
2008年暑期,4个加起来超过170岁的女人演绎的《欲望都市》在全球席卷了超过4亿美元的票房。该片是热播美剧的延续,说的还是那些个没有意外的故事和心情,4位“熟女”一字排开衣着光鲜地逛着纽约的马路,在咖啡馆兴致盎然地聊着异性,叹着难觅的真情。
虽然电影版《欲望都市》被诟病为基本上是一部只看造型不看剧情的“时尚视觉系”电影,但作为导演的迈克尔·帕特里克·金为打造4位“熟女”的形象费尽了心思。片中他就一直努力着让4位女主角展现出她们4种完全不同的性格魅力:米兰达喜欢用讽刺的话语来疏散心中的愤怒;夏洛特则相对可爱许多,只是为人有点刻板,稍嫌传统;萨曼莎很性感,对权力有着异常强烈的渴望;而凯莉则是那种模糊复杂、包容很多种特质的女性。
《律政俏佳人》
主演:瑞茜·威瑟斯彭
导演:罗伯特·路克蒂克
上映日期:2001年6月26日(美国)
洛杉矶姑娘艾丽是个人见人爱的俏佳人,一个女孩想要的,她全都有了。可就因为她是天生的金发美女,麻烦就来了。比如男朋友沃纳,压根就不想娶她,理由就是艾丽长得太漂亮,有违自己从小接受的教育理念:头发黄,见识短,金发美女没思想。所以,沃纳在进哈佛法学院之后,不但把艾丽甩了,还和过去读预科时的前女友重修旧好。
艾丽实在是不甘心,使出贴身追击的绝招,跟着沃纳也去了哈佛法学院。然而在那些高深莫测的学生精英堆里,开朗外向的艾丽是个不折不扣的另类,到处碰壁,不断遭人奚落。在沃纳现任女友的“刺激”下,艾丽开始发愤苦读,并且在经历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事情后终于证明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