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1日晚,克耶高斯以3比0完胜意大利选手索内戈,晋级澳网第二轮,涌入墨尔本球场的近万名澳大利亚球迷为该国最出色的男子球员欢呼庆祝;前一天,巴蒂这位自1976年的古拉贡后首位排名世界第一的澳大利亚女球员完成了本届澳网首秀,同样轻松过关。
今年,澳大利亚观众在墨尔本公园内可以随处见到本国球员,为他们加油,仅仅1月21日就有13位澳大利亚人亮相单打赛场,这样的场面无疑让当地球迷备受鼓舞。这个拥有大满贯赛事以及众多刻入网球史的璀璨名字的国家,已经在黑暗中迷失太久了。如今以克耶高斯、德米纳尔、巴蒂为代表的移民后代,正携手开启澳大利亚网球的全新篇章。
公开赛时代以来迅速没落
墨尔本公园中,罗德·拉沃尔与玛格丽特·考特这两座球场诉说着澳大利亚网球的辉煌历史。上世纪中期,由罗德·拉沃尔、罗伊·爱默生、玛格丽特·考特组成的“袋鼠军团”统治了世界网坛。据统计,1950年到1967年间,澳大利亚共涌现出18位男子大满贯冠军选手,共为本国带来77座单打冠军与15座戴维斯杯冠军;女子大满贯冠军选手则有4位,她们共拿下42座单打冠军与7座联合会杯冠军。澳大利亚广播公司如此评论道:“彼时我们就像在狩猎,澳大利亚网球手获胜,简直比去商场购物还容易。”
然而,自1968年网球进入公开赛时代以来,澳大利亚网球迅速没落,曾经的狩猎者变成了猎物。进入21世纪,在休伊特昙花一现后,澳大利亚网球更是断崖式滑落。2011年澳网时,ATP排名前100位的澳大利亚选手只有休伊特一人,当年30岁的他其实也已经整整9年无缘大满贯冠军了,休伊特此前的大满贯捧杯经历要追溯到2002年的温网。
“我们甚至都忘了,我们曾经站上过世界网坛的巅峰。”向来心直口快的休伊特将矛头直指澳大利亚网协,甚至直接点名前网协主席罗夫·波拉德。他认为,澳大利亚网球没落的原因在于决策层,他们并不重视球员的培养和发展。
而据《太阳先驱报》报道,澳网协管理层的权力斗争在本世纪初期愈演愈烈,无休止的内耗让顶级教练员们心灰意冷,纷纷离开澳大利亚去别处寻求发展,而优秀教练资源的流失更是直接打击了该国网球选手的培训和发展。这些原因促使澳大利亚网协在2010年进行改组,来自悉尼的律师斯蒂芬·汉利走马上任,并制定了澳大利亚网球“十年计划”。
“十年计划”已到收获时
本届澳网,ATP排名前100名的澳大利亚选手共有6位,由德米纳尔与克耶高斯领衔的“袋鼠军团”在今年的ATP杯上与塞尔维亚、西班牙、俄罗斯一同跻身四强。而登顶WTA第一宝座的巴蒂去年连拿法网和年终总决赛两个重要冠军,其貌不扬的她已在女子网坛的乱世中打出一片天地,1月20日晚巴蒂出战的澳网首轮比赛吸引了15000人前来观战,她已是澳大利亚人共同的骄傲。
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与移民后裔,是如今澳大利亚网球的主力军。德米纳尔1999年出生在悉尼,母亲是西班牙人,父亲则来自乌拉圭,5岁那年赴西班牙开启网球之路,2012年重返澳大利亚:克耶高斯的父亲来自希腊,母亲则来自马来西亚;汤姆贾诺维奇1993年出生于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父亲是克罗地亚著名手球运动员,母亲则来自波黑;加夫里洛娃是俄罗斯人,2016年才加入澳大利亚国籍……
外界曾简单地认为,移民拯救了澳大利亚网球。但作为三成人口在海外出生的典型移民国家,移民不足以解释澳大利亚网球进入21世纪后的复苏,庞大的网球群体与健全的培训体系才是复苏的根本。澳大利亚网协将自己的发展与赛事体系置于官网的显要位置——澳网、WTA和ATP巡回赛、国内联赛、校际比赛、俱乐部比赛等不同层级的密集赛事,组成了一个完备的体系;更令人瞩目的是斯蒂芬·汉利当初极力促成的青少年培养体系,澳网协官网的“学校网球”条目还细致地分为幼儿园网球、小学网球、中学网球以及地区网球等四大板块。
今年14岁与12岁的瓦奥莱特与帕特里克·阿皮萨被称为澳大利亚的“威廉姆斯姐妹”,她们已成为该国同年龄段最顶级的选手。出生于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她俩,八年前跟随父母移居悉尼,来澳大利亚前从未打过网球。正是随处可见的球场为她们提供了练习网球的便利条件,父亲帕特里克表示:“我们住在悉尼郊区,那里没有电影院,但有网球中心。”这正得益于澳大利亚网协“十年计划”中的硬件设施建设,包括新建8座大型国家网球馆、50座州级网球馆、12座区域型网球馆,其目的不仅是为了保证成熟球员的训练,也利于让更多孩子投身网球运动。
如今,“十年计划”已经到了收获的季节,澳大利亚人已经走出最黑暗的日子,他们开始期盼新一代球员重拾昔日的辉煌。
作者:吴雨伦
编辑:吴雨伦
责任编辑:沈雷
来源:图片/osports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