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上海球队上一次在家门口捧起职业联赛冠军奖杯,其实已经过去了整整23年。这次等待实在漫长。
1995年之秋,申花全队在虹口体育场高举甲A奖杯的那一幕,早已深深印刻在几代上海市民的心中。数年前在参与编撰《上海足球运动半世纪(1949-1999年)》一书时,我曾经访谈了数位当年身处第一线的足球从业者与体育官员,所有人在回忆起1995年时无不充满感慨:一次绿茵场上的胜利竟将上海人如此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从街头巷尾到政府会议,从食堂饭肆到自家屋中,“上海”“申花”“冠军”成了最好的开场白与寒暄语。这就是足球的力量、体育的力量——比赛场上的成败,牵动一座城市的脉搏,成为连接大众的情感纽带。
23年后,上海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新面貌,城市生活日新月异。但在这23年里,上海足球却曾随着中国足球一起,步入了一段漫长的低谷期。2003年申花夺得末代甲A冠军后,申城足球的荣誉板上出现了长期空白,而这尊当年就被称为“弱势冠军”的奖杯也因事涉假球案而遭剥夺。虽然在这一时期里,申城曾多年拥有三支球队、冠绝中超,但上海足球不得不为过往还债多年,总体战绩毫无亮点。随着绿地、上港接手二支球队,上海足球方才步入向好的阶段,直至去年申花足协杯夺冠、今年上港中超称雄,终于走出低迷。足球,再次成为申城市民的共同话题。
与23年前不同的是,如今的沪上足坛不再是申花独获万般宠爱,而今日市民之选择亦更为多元化。曾屡开中国足球先河的上海,已经孕育出独特的球迷文化,而这个市场也在竞争中日渐成熟。比起数年前的针锋相对,2018年的上海足球将更多精力聚焦于场内、聚焦于竞技、聚焦于未来。上港、申花这一红一蓝的两股力量,在竞争中比较,在竞争中促进,在竞争中提高。只有内容更精彩的足球,才能吸引更多人走进球场。可以看到,随着战绩逐年提高,沪上球市稳企,申花的上赛季、上港的本赛季都出现过关键战一票难求的热烈局面。
时隔23年后的这个冠军,用“水到渠成”来形容最为贴切。徐根宝、东亚早年就搭建起队伍基本框架,上港入主后稳定投资数年,购入高水准内外援,球队在实力面上已经具备了冲击冠军的能力;本赛季,上港队安心竞赛,少了场外纷扰与无谓纠缠,将精力用在刀口之上,也让队伍上下摆脱了不必要的心理压力。但也要看到,这个冠军有一定的运气成分,譬如足协杯、亚冠双线早早出局,让上港能全力主攻联赛;又譬如七连冠的广州恒大赛季初的外援政策过于托大,导致失分过多,而在更换外援后,恒大所爆发出的战斗力依然非常强大。
对于上港队,代表上海首夺中超冠军,意味着球队站上了全新的高度。在新赛季中,作为卫冕冠军势必将面临着过去未曾品尝过的压力,欲卷土重来的恒大、数年来一直力争有所突破的国安和鲁能,都会制造出高难度的新挑战。另一方面,上港也需要学习恒大在管理模式、组队模式上的经验,广州球队两夺亚冠、七夺中超的战绩并非凭空而来,底蕴还不够深厚的上港队仍有不少地方有提高的潜力。
捅破荣誉“窗户纸”的上港,着眼未来蓄势待发的申花,2019年的上海足球又会写下怎样的剧本,这令人期待。对于心系足球的申城市民,共同的心愿正是希望下一次等待不再如此漫长。
作者:本报记者 沈雷
编辑:占悦
责任编辑:沈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