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精神,已14 次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称号,自1995 年至今,更是连续13 届获此殊荣。自2021 年成功入选“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以来,精准对标“六个好”的创建标准,持续推进文明校园建设。
坚持立德树人,在思想道德建设中凝心铸魂
以政治理论学习为基础,把稳理想信念之舵。修订并严格落实校党委中心组、二级党委中心组和教职工理论学习制度。制定“学习强国”平台管理实施办法和使用激励细则,学习强国人均积分在沪部属高校中名列前茅。
以“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为契机,开拓思政育人格局。必修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实现本科新生全覆盖。2 门课程入选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6 门本科课程案例分获全国化工类专业优秀课程思政案例一、二、三等奖。
以党史学习教育为主线,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成立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开展理论宣讲150余场,覆盖33000 余人次,3 支大学生党史宣讲团入选上海市大学生理论宣讲联盟。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情况获得教育部党史学习教育高校第六巡回指导组充分肯定,并多次被教育部网站、教育部和市教卫工作党委党史学习教育简报等采用。
学校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校园主题歌会
坚持举旗定向,在领导班子建设中夯基固本
加强党的建设,落实主体责任。坚持并认真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2021 年度校领导班子年度考核为“优秀”,“开展高质量巡察,提升学院办学能力和水平”作为党委书记“2021 年高校书记校长开局项目”。
校长、党委副书记轩福贞在教师节庆祝大会上带领新教职工进行入职宣誓
夯实基层党建,筑牢战斗堡垒。教学科研型党支部书记实现“双带头人”全覆盖,持续30 余年坚持学生党员入党“公开答辩”、持续20 余年坚持学生党员“述责答辩”。一批个人和集体分获上海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学校举行“坚定信念 勇担责任 永远跟党走”主题党日活动,7 名学生党员进行了现场“述责答辩”
践行一线规则,凝聚统战群团。扎实开展“我为师生办实事”实践活动。利用好“通海茶叙”、教师发展中心等平台,加强与一线教师的交流。以“民族宗教宣传月”为抓手,组织“石榴籽工作坊”,少数民族师生“结对子”活动。
坚持固本培元,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精育人才
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内部治理。建立完善党委领导、行政执行、学术委员会指导的宏观运行机制,完善以学校章程为龙头的制度体系,建立校长学生事务特别助理制度,更好发挥学生的主人翁作用。
彰显师者风范,传递榜样力量。深化典型人物示范辐射机制。获评多个上海市和教育系统“劳模创新工作室”“三八红旗手”。庄启昕教授家庭入选上海市首批“教育世家”。尹舜、吴艳阳分获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级及以下组一等奖、副高组三等奖。
学校获评上海知识产权创新奖(运用),校党委书记杜慧芳出席颁奖仪式并代表学校领奖
优化师资队伍,引育人才高地。建立“汇贤人才岗位体系”,获2021 上海知识产权创新奖,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2 项,胡英院士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朱为宏教授团队最新研究成果获《自然》杂志刊发。杜文莉教授团队入选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坚持成风化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塑造品牌
文明修身,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办全国教育系统制止餐饮浪费工作现场推进会,教育部副部长宋德民、上海市副市长陈群等莅临指导。举办“21 天养成光盘习惯”活动,获上海市垃圾分类“百佳学校”。
五育并举,构建全方位校园文化场域。制定《本科生“美育”和“劳动教育”学分修读暂行办法》,“美食与生活”课程成为新晋“网红”课,先后获第七届“互联网+”全国总决赛1 金2银2 铜、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上海市活动一等奖2 项、第三届中华经典诵写讲“诵读大赛”上海赛区一等奖。女子乒乓球队等高水平运动队在各类比赛中斩获优异成绩。
学校女乒再夺第25 届中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女团冠军
分类引导,打造多样化特色文化精品。制定学校文化建设“十四五”规划。原创大师剧《更生》入选上海市2021 年“大师系列”校园剧巡演计划。组织“杏谈华理”“652 工程”等口述历史访谈,先后获2021 年度上海市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垃圾投进趣”全国公益实践大赛总冠军。
坚持服务育人,在优美环境建设中营造和谐
强化安全管理,建设平安学校。充分利用HSE(健康安全环保)管家系统,以数字化赋能实验室安全管理,成为全国首家借助数字化手段实现所有品类化学品、气瓶动态风险管理的高校,警校联动,建立大数据安全预警工作机制。
优化后勤服务,打造生态校园。建设中国第一条废塑料再生环保路。打造学生公寓“走廊文化”,构建“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管理体系。打造集师生用餐、学习研讨、文化交流为一体的新一代现代化大学食堂。
奉贤校区第一食堂升级打造为集师生用餐、学习研讨、文化交流一体的新一代现代化大学食堂
加强疫情防控,守护师生健康。坚持“一快二稳”三角形工作架构,统筹做好疫情应急处置、学生日常生活保障以及学业就业发展。师生同心战疫,封控在社区的1800 余名教职工累计开展志愿服务10000 余人次,5000 余名学生累计参加10 万小时的志愿服务。
坚持守土有责,在活动阵地建设中共创文明
加强监管,筑牢意识形态防线。编印学校《意识形态制度汇编》,修订并严格执行各项制度文件,守牢意识形态阵地,深化“人防+技防”网络舆情工作模式。
融媒传播,打造立体宣传矩阵。通过官微官博、“小花梨”等,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宣传矩阵,多次获得央视、人民网等媒体报道。联合光明日报开展高校招生服务光明大直播,网络阅读量超74万人次。“小花梨”入选中宣部等四部门“首批高校思政类公众号重点建设名单”,成为首批一日多发授权试点平台(全国仅6所高校)。
共建共享,践行社会服务使命。成立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持续开展“教育+”系列帮扶举措,获支援云南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个人多项荣誉称号。持续做好石河子大学、青海大学等高校对口支援工作。组织开展系列军民共建活动,梅士伟获上海市首届高校大学生士兵风采展示活动“风采之星提名奖”。
2021年9月12日,华东理工大学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正式成立
2022年8月16日—18日,校党委书记杜慧芳一行赴昆明市寻甸县调研乡村振兴、推进定点帮扶工作,与寻甸县签署帮扶资金捐赠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