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来,如何让城市更宜居,让城市发展更具韧性?在昨天(11月2日)进行的 “2022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暨第二届城市可持续发展全球大会”主题活动——2022全球城市论坛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加强全球城市合作,开放竞合、追求共赢是破解城市治理难题的必经之路,是让城市更美好的必然选择。
城市越来越成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最主要的空间
“毫无疑问,未来城市发展步伐和进程不可避免地会和以往不同,但是未来的城市不仅不会消亡,而且越来越成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最主要的空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侯永志举出一组数据,目前,全球城镇化率55%左右,2021年中国城镇化率64.7%,而发达国家城镇化率超过80%。仅从这两个数据的差距,就可以看到未来的城市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角色和地位。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吴建南也持同样观点。吴建南曾带领团队针对城市治理的绩效进行调研分析。在调研中,他发现,不论是特大城市还是体量和规模相对较小的地级市,开放这一要素对城市高质量发展贡献显著。吴建南认为,以城市为着力点,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发展格局下高水平开放非常重要。
吴建南表示,新发展格局之下的高水平开放需要以城市为着力点,打造枢纽型城市以提升国际大循环的循环质量和水平,形成抱团式城市集群以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他举例,在上海,五个新城战略的重要特质是开放合作。这是上海落实深化长三角一体化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两大国家开放战略”的重要支撑,凸显新一轮城市功能的开放。而嘉定新城的建设便是其中的代表性案例之一。
未来城市规模在理论上或可无限扩大
会上,嘉定区委书记陆方舟表示,所谓新城,不仅仅是传统新城内涵外延的简单扩大,而是在更加开放包容的背景下,打造功能独立的长三角综合性的节点城市。
陆方舟谈到,打造这样的未来之城,尤其需要科技创新进行赋能。打造建设国家智慧交通先导试验区,到2025年,嘉定新城智慧交通覆盖率将达到100%,实现30分钟可达本市中心城,40分钟可达相邻新城,45分钟可达近沪城市。他还透露,今年底,嘉定新城将率先开展高快速路的开放测试,包括G1503上海绕城高速、G2京沪高速路段。
在侯永志看来,这就是时空压缩力量。所谓时空压缩力量,其中最显著的要素之一,便是交通技术进步,速度越来越快,运量越来越大。未来城市会往哪个方向发展?对此,侯永志推测,人们不再“故土难离”,一方面,交通工具的快捷性、舒适性日益提高,使人员往来日益便利;另一方面即时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人们情感交流能够突破空间限制。因此,他认为,从智慧交通到智能互联,在如此发达的技术背景下,城市规模在理论上可以无限扩大。“城市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的生产,从供给端看,投入来自全球,不受限制;从需求端看,需求也来自全球,不受限制。”
在开放和竞争中追求共赢
“面向全球城市建设,一个重要启示在于开放竞合、追求共赢。”吴建南解释,所谓开放竞合即在议题上求同存异,在主体上多元多样,在形态上虚实结合,在互动上有据可依。例如,双方可以围绕经济、气候、文化等传统开放领域的议题,持续加强合作关系的建立,充分发挥高校、研究机构、企业、行业组织的积极作用,促成城市间开放。他还谈到,可以进一步挖掘数字技术在推动开放合作中的重要潜力,以数据安全为前提,打造城市合作“数字孪生形态”。
在哥伦比亚大学校级教授杰弗里 · 萨克斯(Jeffery Sachs)看来,上海和纽约有诸多相似之处。他从上海和纽约开放的自然条件谈起,两城都是金融、贸易中心、科技、高等教育的中心城市和节点城市。越来越多的人口集聚城市,城市生产越来越重要,因此需要认真思考城市的未来。当前城市面临社会和生态的两方面挑战,开放合作和新技术为破解这些挑战提供了支撑,城市可以在开放和新技术应用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论坛发布了《像绣花一样精细——城市治理的嘉定实践》一书。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与嘉定区合作编写了《像绣花一样精细:城市治理的嘉定实践》,以案例的形式展现了嘉定区在精细化治理和新城建设等方面的新实践和新探索,为中国超大城市治理的现代化贡献嘉定经验、嘉定智慧。
论坛还举行了“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城市治理案例挑战大赛(2022)”颁奖仪式。
作者:吴金娇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姜澎
图片:袁婧/摄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