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大先生”,在全社会持续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上海市教委近日下发通知,将今年9月定为“师德师风建设月”。
强化价值引领,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努力把师德涵养和教育教学工作、立德树人紧密结合起来。本报今日起刊发系列报道,记录“师德师风建设月”期间沪上教师们以实际行动践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努力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培根铸魂育新人的生动实践。
教书育人,老师不仅要关注学生个体,更要关注家庭这个“育人场”。在第38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宝山教育系统向广大一线教师发起“万名教师走万家”的活动倡议,所有中小学教师在9月底前,将完成对所有学生家庭的走访,并对困境儿童、学习困难学生家庭提供恰当的帮助和指导。今年开学至今,几乎每一个区内的学校,都已启动家庭走访。
宝山区教育局局长张治表示,宝山区外来人口相对比较多,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不少学生的家庭环境相对比较复杂,对学校的育人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育人要产生更大成效,家校之间必须形成合力。“相信我们的老师也会在‘走万家’的过程中,更加激发自己为学、为事、为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老师不应该只从作业和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
几天前,宝山区馨家园学校7年级2班班主任许杰与年级组长,一同走进了学生小燕(化名)的家。在这一次家访开始之前,他还特地找到了小燕在五年级时的班主任杨晓莉,详细了解孩子的近况。
小燕性格比较内向,也缺少知心的伙伴和朋友。原来,她因为家庭变故只能与行动不便的爷爷一起生活。家庭关爱的缺失,让小燕一度出现了严重的厌学情绪。
“走访活动本身对老师而言,也是一次受教育的机会,让我们能全面掌握学生的真实境况,设身处地地看到一些学生及其家庭面临的困难,那种深埋在内心深处的帮助学生、改变他们处境的渴望,以及身为教师的责任感也会被无形中激发出来。”许杰说。
其实,此次对小燕的家访,也是一次爱的“接力”。在馨家园学校,了解到小燕家庭的特殊情况后,除了杨晓莉和许杰这两任班主任,多位学科教师以及心理、德育教师甚至校长也都曾登门造访,与小燕家人沟通,倾听小燕的诉说,开展心理辅导和学业指导。在老师们的鼓励下,小燕渐渐走出阴霾,不仅在校运会中获奖,还先后入选了学校“馨美”小卫士和校护旗队、值勤队,学习越来越有信心。
开学以来,在陆续走访了五六户学生家庭后,许杰感慨地说,“当老师,不应该只从作业和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每一个孩子都是活生生的人,要带着更加立体的视角体察,真正走到学生和家长心里。”
对学生的处境感同身受,才能更好地爱他们
有研究表明,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学校教育对其影响不足15%,而家庭教育、社会环境、机遇等多方面因素造就了一个人最终的样子。张治由此谈道,引导教师走进学生家庭,是希望将教师的育人观从关注学生个体转向关注学生的“育人场”,从而进一步提升家校育人的合力。
9月5日,宝山区第三中心小学二年级语文老师韩永红与“网友”——学生小钱的奶奶第一次见面。从小钱一年级开始,韩永红每天放学后就为小钱单独辅导半小时。今年因疫情居家学习期间,韩永红在线为小钱开辟了“一个人的自习室”,辅导他完成作业。但她也从一些细微之处捕捉到这个家庭的“问题”:每次线上和家长沟通,出面的总是小钱的奶奶。
孩子的家庭到底遇到了什么“麻烦”?家访中,韩永红找到了答案:原来,小钱的父母和祖辈,总是因为孩子的学习而发生矛盾。
韩永红试图和小钱的家长“交心”:对心智发育尚未成熟的孩子来说,良好的家庭氛围十分重要。只有家庭关系改善了,孩子才能安心学习,迈入正循环。
伴随着这次“万名教师走万家”活动的启动,不少一线教师都和韩永红有类似的感受和共鸣:只有苦着学生的苦,感受着学生的乐趣,才能更好地爱他们。
作者:张鹏
编辑:范菁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