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如何创新表现形式让更多人接受?怎样将传统现实题材的质感与网络小说叙事的爽感融合,达到网文写作上的迭代?
10日,为期一周的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上海研究培训基地第七期高级研修班“网络作家文化传承发展高研班”在沪开班,全国近120位网文作家齐聚研讨。“近年来有不少网络文学作品主动融入传统文化,但要警惕简单堆砌单一传统元素,而应调动传统文化资源,与作品主人翁相结合,不断在故事中探索创新,转化中华传统文化,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世界。”网络作家“红刺北”感慨,新时代网络文学创作者需时刻亲近传统文化,接受熏陶,不能依赖惯性或空想,闭门造车。
这离不开案头积累和一线实践。作家“徐公子胜治”开新书之前最看重的就是学习,“研读西方哲学史和思想史,看看人类历史上最有智慧的人曾经都是怎么思考问题的。”
“新文艺井喷式发展的当下,网络文学作为其中主要组成部分,对小说创作提出更高更多要求。”写现代军旅题材的“步枪”李泽民,其作品《中国猎人》建立在对部队数年深入了解基础上,写《大国战隼》时他意识到,需在极丰富的历史沉淀中汲取养分。
“写完四本以大学生村官现实题材后,我突然间发现广袤乡镇土地凝聚着极具生命力的本土传统文化。各种民间传说浩如烟海,毫不夸张地说,取其中任何一段故事都极其精彩。”网文作家“三生三笑”透露,创作《粤食记》时,除了采访本地老字号牛腩粉店主之外,还去亲戚早餐店里打工体验生活。创作新书《逾鸿沟》时浏览大量纪录片,读关于抗美援朝亲历者回忆录,跟随当过兵的朋友们实习,“这种辛苦都有回报。最大的回报就是读者的喜爱。”
“上海作为中国网络文学重要发祥地之一,历经多年发展,集聚起一批有广泛影响力的网络文学作家,拥有具备强大发布能力的网络文学平台,逐步形成能够良性运作的网文生态。”上海作协党组书记王伟谈到,网络文学力量在上海文学创作和公众服务、文学对外输出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作用。
“传统文化的激活式书写和延展性叙述,为网络文学带来了强劲动力和生机勃勃景观,这是网文作为新型文学形态重要标志之一。网络文学创作要‘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以敬畏之心和良善之意,研习传统文化的故事模型、叙述结构和核心要义,在当代生活叙述中活化传统文化,探寻网络文学新的叙事模式。”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副主任朱钢说。
据悉,网络文学高级研修班以“文化传承发展”为主题,学员分别来自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阅文集团、上海七猫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上海网络作家协会、上海大学创意写作中心和华语文学网的推荐。研修班期间,作家将聆听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杨早、小说家路内、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夏烈、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权衡、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王宏图的课程,参加科技发展成就主题游学采访和党的诞生地上海红色足迹寻访等。
作者:许旸
图片来源:主办方
编辑:王筱丽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