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的恭王府,是目前北京现存最完整且唯一对社会开放的清代王府建筑群。4月17日,“走,去恭博——恭王府博物馆创建40周年系列活动媒体见面会”在恭王府大戏楼举办。
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馆长、党委书记冯乃恩表示,恭王府博物馆(以下简称“恭博”)自创建以来,经过历代“恭博人”的不断付出、守护、创新和奋进,实现了从腾退修缮到全面开放,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到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一级博物馆的多元并进。2023年12月14日,恭博将迎来创建40周年,为展示其40年来典守文物、守正创新的历程,恭博将以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与水平为主题,以“走,去恭博”为口号,通过系列活动,回首过往的辉煌成就,体现恭博作为一家现代博物馆的公众性与互动性,携手大众谱写美美与共的新篇章。
全新馆徽亮相,展现恭博新内涵
恭王府博物馆新馆徽今天正式发布。新馆徽聚焦恭博的文化内涵展开创意,将汉字“恭”及“福”的字形巧妙结合在图形之中,在相互衬托、互为成像的关系中,构建出“福在府中”的博物馆建筑群空间格局,体现出恭王府博物馆是一座建立在遗址基础上,以王府历史文化研究、展示、传播为核心,拥有“福文化”内涵的博物馆,具有鲜明的识别性。
馆徽线条工整,结构精巧,其方圆曲直的变化更是呈现出恭博亲和包容的一面。白色负形的流动路径,外框的向外扩展,增加了馆徽的开放性及延展性,体现恭博服务于公众,与公众保持良好互动的开放性姿态,象征恭博在时空维度上不断延伸探索、推陈出新、与古为新的精神及开放共享的格局。
创建40周年专用标志则以多彩汇聚的色块组合成数字“40”,象征全年即将展开的异彩纷呈的文化活动,以及社会各方力量的广泛参与,同时也让人们在第一时间感受到恭博充满创新与活力的氛围。
数字“40”与英文字母“go(走)”同构一体,一语双关地将40周年活动与主题“走,去恭博”完美结合。同时,巧妙地将汉字“乐”与“和”融入其中,蕴含天地人和、和合共生人文思想的同时,也寓意吉祥安乐、其乐融融,传递期望大众“乐游恭博”的愿景。
精彩展览多元并进,提升观众体验与获得感
“中国传统建筑模型制作技艺展”作为开年大展已于阳春三月在嘉乐堂开幕,展览期间,10场改编自梁思成、林徽因在恭王府考察测绘的真实故事的话剧陆续上演,用于展现知识分子与民间工匠共同守护、传承中国传统建筑的苦心孤诣、不懈努力和拳拳之心,观众可免费观看。
“恭王府与什刹海”系列展之“邻里眼中的恭博40年”,由恭王府博物馆联合什刹海街道办事处共同策划,将于8月举办。展览通过与周边社区居民群策群力,向观众呈现老邻居们眼中的“恭博40年”。这将是恭博“我的地盘你做主”社区互动策展理念的首个实践。这一策展模式开创性地邀请喜欢和关注恭王府历史文化及恭博未来发展的观众参与到展览策划中,凸显恭王府博物馆的社区博物馆属性。
“清代宫中少年生活展”将于9月与观众见面,遴选众多恭王府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珍藏文物,带领观众“穿越”时空,了解清代皇子公主年幼时所受的教育和日常生活情景。
“福满乾坤——恭王府福文化展”经过改造升级后,将于年底亮相。“恭王府春分祈福习俗”于2021年被列入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福文化”的丰富内涵,中华儿女世代对“福”的向往追求,以及恭王府祈福习俗的研究保护与传承利用,都将在展览中娓娓道来。
▲恭王府邀月台下、滴翠岩中的福字碑为康熙御笔,被称为天下第一“福”
“恭王府旧藏文物系列之辽宁省博物馆、故宫博物院藏丝绣精品展”将于12月举办,通过展示一批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的恭王府旧藏丝绣珍品,向观众展现中国缂丝、刺绣古法秘技,揭秘恭王府旧藏的传奇故事。此次展览是恭博40年来旧藏“省亲”首秀,亦是多年来旧藏追溯、藏品征集工作的成果展示,希望藉由此展吸引更多恭王府旧藏“回家看看”。
“恭王府博物馆创建40年发展之路回顾展”作为系列活动的重头戏将于今年下半年开展,展览将以图片、文字、老物件等历史资料为载体,以体现恭王府修缮、改造和保护等的关键性事件作为重点,再现的形式阐释恭博发展脉络,展现在博物馆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文化科技融合创新,赋能文物“活”起来
冯乃恩认为,“数字文物”与“数字运营”是构建博物馆元宇宙的必经之路,打破时空的界限,改变人们参观博物馆、享受博物馆服务的方式,这种全新的体验也将促使业态的升级推新和革新转变。
恭博今年的展览还有一个独特之处,那就是以“梳理历史、展望未来”为目标,在立足“线下”主阵地的基础上,利用新媒体手段,构建“数字文物”,开辟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新模式。
“恭王府旧藏文物数字展”借由恭博创建40周年的契机,利用现代化数字手段和艺术化的线上展览形式,实现白玉鸟形对盒、苍龙教子纹盖瓶、清康熙郎窑红荸荠瓶等回流的“馆藏重器”和十数件散布海内外恭王府旧藏的“云端团聚”,让受众在体验文物精妙、了解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可以云端虚拟畅游恭王府胜景。
将于9月举办的“阅见非遗——网络文学遇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将对“恭王府博物馆×阅文集团网络文学创作大赛”的获奖作品及所描述的非遗技艺,以“文+物”的形式进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展现,是以将非遗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数字文化产业的生动呈现。
“全景恭王府”系统更是恭博拥抱数字化潮流的新举措。该系统将提供不同主题的特色游览路线,使观众可以随时随地“掌上云游”,而年初刚刚亮相的“小福家族”IP则作为线上导游为观众提供智能导览、知识问答等服务,实现“游中学、学中游”。
百年剧目经典再现,重登“良辰美景”舞台
据悉,除了异彩纷呈的线上线下展览,恭博还有许多别开生面的活动将于今年陆续上演。
在海棠花开之际举办的“海棠雅集”一如既往传承传统诗词文学与情景美学的结合,倡导和谐之美、传统文化诗词的力量。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举办的“良辰美景?非遗演出季”,将在延续往年精彩的基础上,尝试把曾在恭王府历史上真实上演的经典剧目重新搬上舞台。
▲恭王府的海棠花
将于12月举办的40周年主场活动中,恭博将邀请专家学者、邻里亲朋、故交新友等共同出席,共襄盛举,忆过往、话未来。
研究成果系统出版,助力博物馆高质量发展
学术研究是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恭王府博物馆确立了王府历史文化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与传统技艺研究、文物与博物馆研究三个研究方向,相继牵头成立了中国紫禁城学会王府历史文化研究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学术委员会,举办文博学术期刊发展恭王府论坛,开放科研课题招标,全面提升博物馆软实力。恭博在创建40周年到来之际,将汇集40年来的学术成果编辑成册,作为学术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和汇报;同期还将出版反映恭博创建40年发展历程的纪念册《博物馆之路(暂定名)》。
联盟交流机制建立,共建海内外古建机构“朋友圈”
此外,恭博还将在交流共建方面发力。将于下半年成立的“王府遗址保护联盟”(暂定名)将在“共同保护、共同利用”的理念下,与国内外具有王府遗址基础的文化机构“加好友”,联合建立保护联盟,以加强和优化此类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利用为核心,开展经常性、长期性的交流与合作,共建展示和传播各自历史文化和人类智慧结晶的“朋友圈”。
大文创多点发力,重构精雅生活方式
为了满足公众日益丰富的文化需求,恭博将通过合作开发互动短视频、剧本杀等新形式为观众提供全新的体验,多方发力建设“大文创”。此外,恭博文创店也在紧锣密鼓地布局升级之中,饰品馆、咖啡馆和“传统文化创意馆”等将相继开幕。
行而不辍,履践致远。恭王府博物馆四十不惑再出发,以“走,去恭博”为主题的系列馆庆活动,将让这座百年王府以全新面貌与观众见面,也让公众在有益互动中参与博物馆建设,更好地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作者:文汇报驻京记者 李扬
图片:恭王府博物馆
编辑:江胜信
责任编辑:陆正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