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总体要求中提到:“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坚守党性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听真话、察实情,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记者获悉,这里面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出自陈云同志的“十五字诀”——延安时期,在同毛泽东同志反复探讨怎样才能少犯错误这个话题之后,陈云提炼出“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
其中,“不唯上”,强调的是下级在执行上级的指示、决议时,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进行,要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方案、计划,不能“上面说什么就是什么”。比如,1953年统购统销政策实行后,部分农村“缺粮”叫声很高,出现了“家家谈统购,户户谈统销”的被动局面。这一政策是否正确,还能坚持多久,许多人表示怀疑。1955年1月,陈云亲自下江南,实地调查粮食统购统销与市场情况。通过在上海、江苏实地调查,陈云了解到有的地方粮食征购率高达65%至70%,有些家庭不够吃。1955年5月,他又专程到松江、青浦调查粮食问题,因为家乡人民“不认为我是做了大官的就不敢说”,可以避免“上面说什么就是什么”的情况。
“不唯书”,强调的并不是不读书,不读文件,而是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一切从本本出发,而不是从实际出发。“不唯书”的真正要求,就是在实践中自觉运用理论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从而正确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在调查研究中,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就容易陷入教条主义的“陷阱”。在发行第二套人民币的决策过程中,有人提出:发行第二套人民币,要不要学苏联,采用他们的发行方式?陈云查阅了苏联当年发行货币的大量书籍资料后发现,中国当时的实际情况和苏联1947年进行货币改革的情况不一样,不宜实行苏联的办法。而应采取等价划一的兑换方式(即换得新币后,仍一律保持原有价值)。1955年发行新人民币的做法,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提高了人民币的威信和稳定性。
“只唯实”就是一切工作着眼于客观实际。陈云一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第一的观点,尊重事实,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他多次讲:“我们常讲实事求是。实事,就是要弄清楚实际情况;求是,就是要求根据研究所得的结果,拿出正确的政策。”“只唯实”是要从不断变化发展的客观实际出发,不断发现新问题,研究新情况,而不拘泥于以往的经验。在1948年接管沈阳的过程中,针对汽车应当靠左侧通行还是靠右侧通行的问题,作为军管会主任的陈云考虑到汽车天天在街上行驶,这一问题不解决,势必会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他立即着手调查研究,并找专业人士请教。陈云听取各种意见,经过认真分析,认为规定汽车靠右侧通行,是符合当前客观实际的,而且也便于其他接管城市参照执行。事实证明,陈云的决策是正确的,规定汽车靠右侧通行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降到了最低。
事实上,在不断的实践和摸索总,陈云掌握了不少行之有效的调查研究方法。比如如何来弄清情况,确保调研结果的真实?他的办法是要运用“交换、比较、反复”的辩证法来认识实际,处理问题。
陈云在调查研究中始终坚持问题意识,总是聚焦新问题,善于抓住关键问题,务实解决真问题。
召开座谈会是陈云经常运用的调研方法,如何在调研中组织好座谈会,他也颇有心得:一、人数要适宜,要少而精;二、要善于控制会议;三、要让大家充分发表意见。
深入调查研究时,陈云善于从细处着眼,从群众的家长里短、衣食住行、生活环境的细微之处发现问题、了解实情。
陈云在调查研究中,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倾听群众的声音,关心群众的生活,听民声、察民情、聚民智、解民忧,切实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努力解决民生问题。
作者:李婷
编辑:徐璐明
责任编辑:黄启哲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