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东师范大学的校园,俊秀楼云集了一批“心院”学术骨干。如何将高校学术前沿成果抵达读者,策划推出大众感兴趣、看得懂的人文社科普及读物?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与上海教育出版社共同推出 “俊秀青年书系”,多部心理学专著作者均为该院中青年教师。
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院长郝宁透露,该书系规划了18种,目前累计推出9种,含《消费者的决策:行走于理性的边缘》(陆静怡)、《积极情绪的力量:幸福的双刃剑》(王艳梅)、《压力心理学:从大脑、个人成长到心理健康》(李世佳)、《时代变迁中的“乌合之众”:集体行动的社会心理学解读》(姚琦)、《自我关怀:走出苛责的怪圈》(杨莹)、《成长的烦恼:儿童、青少年发展障碍解析》(王一集)、《好好“陪”作业:学习辅导的秘密》(潘晓红)、《婚恋大数据:当代中国青年的爱情观念与行为调查报告》(严文华 胡婷 等)、《寻找生命中的另一半:择偶的心理奥秘》(王弘毅)等,后续还将持续推出。
“近年来,国家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可以说是前所未有。加强心理健康服务,普及心理学知识,无疑是心理学工作者和出版人的社会责任。除了引进海外译著,国内优秀学者撰写的原创心理学科普著作,其实还不是太多。”上海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袁彬介绍,心空间旗下有学术、教材和大众三大板块,其中“俊秀青年书系”应运而生,围绕社会关注的心理学热点话题,撰写搭建一套题材新颖、话题吸引、语言生动、可读性强的心理学读物。
日前,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俊秀青年学术俱乐部2022年度学术年会暨“俊秀青年书系”交流活动在线上展开。什么是多巴胺?紫江青年学者刘帅打了个比方——多巴胺作为明星分子,拥有简单的化学分子式,但产生的结果极为复杂:它让你渴望你未曾拥有的东西,驱使你寻找新的事物。故事围绕着多巴胺的前沿进展以及刘帅课题组的最新发现展开。
李世佳副教授报告了急性压力对认知灵活性的抑制作用——性别差异和催产素干预研究。考察了在急性社会应激的影响下,个体在趋近—回避威胁刺激的规则的反复逆转过程中,灵活学习新规则的能力是否受到负面影响,并进一步探究了催产素对这种应激相关的认知灵活性下降的干预作用。
明园晨辉学者梁一鸣从症状结构、影响因素和病理后果等角度出发,探讨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作为独立诊断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以此区分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CPTSD)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CPTSD不仅包含PTSD核心症状,还包含自我组织功能失调的核心症状,如情绪调节困难、负性自我认知、人际关系问题。
陈中廷副教授提出利用卡尔曼滤波模型分析人工跟踪过程中的信息整合问题,重点探讨了目标运动轨迹的可预测性对连续追踪过程中信息整合的影响。
陆静怡教授采用8个实验系统探究了“班门弄斧”在面试情境中的心理机制。人们常常预测在他人擅长领域展现能力会暴露缺点,导致差评,因而忌讳班门弄斧,但研究指出,评价者会因为提及其擅长领域而感到自豪,给班门弄斧者好评。明园晨晖学者周晗昱报告了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特征之一——异常身体反应,检验了身体困扰量表(B-BODI)在中国背景下的适用性。研究提示身体自我的异常相对特异地存在于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人群中。
还有不少报告分享了儿童研究领域的成果及案例——明园晨晖学者郭家俊拓展已有研究范式,采用多任务矩阵探究儿童早期工具创新能力发展及其背后认知机制,包括执行功能以及发散思维与工具创新不同指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工具创新能力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加而增强。
陈曦副教授报告亲子互动动态模式对儿童社会适应的预测作用,考察101对母子在挑战性拼图任务中的互动模式对6个月后儿童社会适应的预测作用。在此基础上,采用深度学习模型,进一步提高预测准确性,并通过对模型权重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索亲子互动中对儿童社会适应具有较高预测力的动态模式。
作者:许旸
图片来源:出版方
编辑:王筱丽
责任编辑:李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