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红楼梦》的著作《红楼心解》推出后,作家刘广迎把视角投向另一部名著《三国演义》。近日,《说三国 论决策》由新华出版社出版,通过分析吕布、诸葛亮、周瑜、董卓等三国人物的人生选择,揭秘“成人成事”密码。
“《红楼梦》的故事,更多来自人们的家庭生活,解读人们的日常心理,也就是直觉决策与情感起伏的内在机制。《三国演义》故事背景来自风云激荡之时代,言的是竞争斗争之大业,我用它解读人们的重大行为决策。”作为管理学博士,刘广迎把对“三国”的分析列为《择业论》《择人论》《择偶论》《谋势论》《成事论》《危机论》等12个章节,前11章从“三国”的人和事出发,进行立论阐述,最后一章则结合前沿研究进行开放性论述。通过分析诸多三国经典人物的成长轨迹和重要事件起因经过,全书从择人、谋事以及决策技巧等方面分析成败原因,给予名著不一样的解读视角。
比如,吕布的职业生涯,是不断“跳槽”的过程;诸葛亮、周瑜等能力超强的人为什么不选择自主创业,不自己当老大?关羽与张飞为何死心塌追随刘备,不为高官财色所动?书中分析了这些决策背后的思考过程与心理动机。
书中提到,成事须先有“三问”:我将何去何从?我将与谁同行?我又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这“三问”解决不好,走的弯路就多,付出的成本就高,心理体验就差。诸葛亮弄清了这“三问”之后,开启了职业生涯。“细品《红楼梦》,详察《三国演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多地享受过程,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到达目的地。”在《三国演义》云谲波诡的斗争主题中,刘广迎找到“一首副歌”,那就是对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与人格追求的咏叹。
“徐庶在家庭与事业发生冲突的时候,选择了家庭。为了母亲,他不再向任何人输出智慧。鲁肃为了东吴大业,坚决主张与蜀汉合作,在斗而不破中维护了东吴利益,即使影响仕途,也不叹惜。”正如一千个人心目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通过作者另类幽默解读,读者可观照人生。书中以诸葛亮为例写道:诸葛亮年轻时常以管仲、乐毅自比。诸葛亮一生谨慎,可他为什么也会“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诸葛亮是在培育潜在市场,塑造个人品牌,创造客户需求。卧龙先生表面上是潜伏,实际上是把品牌塑造好了,名声打出去了,在这里待价而沽。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主角是刘备,导演却是诸葛亮。”诸葛亮来了之后,“隆中对”谋定战略,接着是联吴抗曹,精心谋划了“赤壁之战”,一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时代大势。
写到“董卓”,史料记载,董卓生活在今天甘肃岷县一带,家境殷实,小时候养尊处优,豪爽凶狠。史书记载,董卓“少好侠,常游羌中”“性粗猛有谋”。“他最大的缺陷是任性,也就是自身没有刹车装置,一旦失去外在束缚,就会一路狂奔、横冲直撞,自然是事故不断,迟早会车毁人亡。……董卓废了刘辩,立了比刘辩小五岁的刘协,自己独断乾坤,拿公器当儿戏,引起公愤。可他还觉得这个小皇帝碍事,一心想亲自上岗。当一个人欲望无限膨胀的时候,命运就不掌握在自己手里了。”在刘广迎看来,“举这个例子说明董卓选对了职业,但没有给自己的事业找好定位。董卓有个重大缺陷,就是完全没有自我约束能力,时刻离不开外在的约束。这个缺陷决定了董卓不可能在塔尖上待下去,一旦上去了,必然是摔得粉身碎骨。”
图片来源 :出版方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范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