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歌诗之声颂古典之韵、展时代之风,上海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主任、著名歌唱家方琼教授,携上音优秀教师及本、硕、博学生,举行“寄琴于诗,以诗和乐”的《长相知》古典诗词歌曲音乐会,向世人展示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神韵。
“我期待的当代古诗词歌曲演唱体系,具有中国文化气派并兼有文人气质,富有中国音乐风格与中国化歌唱特色,表达特定人文精神并秉持典雅中正的演唱观。不仅如此,现代古诗词歌曲演唱有人声,还有器乐组合;有古曲,也有当代音乐,同时兼容并收西方艺术歌曲创作技法声音观念,且这些音乐应具备相当可听性、歌唱性,富有时代审美观念并为大众所接受,这也将更有利于古诗词歌曲推广传播。”方琼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
立足古诗词所承载的中华民族精神标识,以音乐唤醒诗词,《长相知》古典诗词歌曲音乐会巡演作为国家艺术基金的传播交流推广项目,自2016年第一场开演至今,已在北京、上海、广州、哈尔滨、呼和浩特、沈阳、台北等地走过了18场的演出历程。得益于整个团队的传播推广,在各地的演出都掀起了唱古诗词热。
《长相知》古典诗词歌曲音乐会巡演,在演唱形式、配器方式和多种元素组合等方面进行古诗词音乐的探索与创新。其演出品目设计独具匠心,开拓多层面古诗词作品表现意涵,选曲从《诗经》到汉乐府,从唐宋雅韵到清朝诗词,尽显中华文化的瑰丽绚烂;既有沿用古谱曲调的宋代琴歌《黄莺吟》,又有当代为古诗词新创谱曲的《幽兰操》等。
“赵季平为韩愈同名古诗词谱曲的《幽兰操》,是一首长达17分钟的作品,其中包括民族管弦乐团,小提琴、古琴独奏和女高音,整首作品体现了中国文人清雅的精神气节和品格,音符具有中国画的留白和写意之美,声乐和器乐交织在一起产生了无穷的诗意。”方琼说。
音乐会无论在演出规模还是在创意设计上,与往期系列演出相比,皆可谓别出心裁,将教、创、演、研高度融合。演出由来自上音民族管弦乐团百人规模的乐手参演,编制宏大、配器新颖,与以往五、六人的小乐队伴奏形式相比显得更为丰富。“民族管弦乐团的学生在演奏器乐作品时,能感受古诗词演唱的魅力和神韵,而声乐歌剧系的学生则能感受到大乐队的震撼,这对我们不同的学科来说都是一种交流学习。”方琼说。
音乐会在表现形式上,以歌和诗,达成人声与多种民族乐器的和谐配合;在教学过程中,词乐曲唱,实现丰富文化底蕴与浓厚民族情感的当代价值;在专业发展上,深化了民族声乐教学重视基础、勇于创新、精于实践的办学理念,诠释了秉持民族音乐文化历史性、民族性、艺术性和学术性的初心。
不仅如此,还有作曲家于阳教授刚完成的新作(《湖上风来波浩渺》 宋·李清照词),以及上海音乐学院数字媒体艺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程瑜怀团队的多媒体设计,都将会是音乐会上的亮丽风景。古诗词吟唱与中西方器乐演奏相衬相映,舞美视觉上的创新亦丰富了作品演绎的层次。据介绍,音乐会独唱演员与合唱演员的服饰、头饰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
正如方琼教授在《古诗词歌曲演唱的教学与研究之我见》一文中所说,她期待更多喜爱传统文化的作曲家、歌唱家、理论家投身这个领域,创作出更多优秀古诗词歌曲及有理论深度的文章。“只有创作、教学与研究的共同努力,方能有效推动古诗词歌曲演唱的健康前行。”
演出方供图
作者:姜方
编辑:卫中
责任编辑:黄启哲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