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史研究无法离开地方志,地方志编撰也每每含有历史学的视域。”第六届上海市地方史志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30周年研讨会在上海召开,学者熊月之在《史志同源,各有侧重》主题讲座中谈到:上海市方志学界汇聚了一大批有志于史志工作的学养丰厚的学者,以第二轮修志而言,历时12年编纂,共三个系列218部、233册,约3.21亿字,系统反映1978-2010年上海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质量优秀,令人浩瀚。
“史志文化是原生态文化,是母体文化。如果说江南文化是底色、海派文化是特色、红色文化是亮色,那史志文化就是本色;如果说海派文化是高原、红色文化是高峰、江南文化是高地,那史志文化就是高山。要守正创新,不断推动上海史志文化创新发展。”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学会领导班子,王依群再次当选为会长,巴兆祥、柴志光、叶舟、张新、年士萍为副会长,肖春燕为秘书长。
王依群谈到,学会五年实践与探索是上海市地方志事业发展的缩影。史志人既是历史记录者,也是历史创造者。明年是方孝孺诞生666周年,将邀约海内外名家书写方孝孺格言警句,建造“方孝孺碑林”,打造传统文化新地标。《方孝孺志》已通过专家内审;打造“正学文化村”构想,在逐步推进实施。以上海方孝孺纪念馆为中心方圆约2平方公里地块,将助力打造成临港新片区乡村振兴示范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使之成为上海文化名片之一。
市地方志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洪民荣说,学会在学术研究、学术研讨、学术交流上做文章,发挥学术的专业作用 ;坚持谋划举办了一系列重点突出、特色凸显、较大影响的活动,发挥了学会的平台作用;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开拓学会发展新领域;搭建高端学术平台,助力编修文化工程,开展史志研讨活动,开发上海地情资源,传播推广史志文化。学会首任会长唐振常在《深入开展上海地方史志研究工作》就曾撰文:“史志有别,但史志是同行。既然这个学会是包括地方史、地方志,希望相互协作,相互支持,共同研究。……上海史学家参加修志很重要。”
上海市地方史志学会“海派建筑研究专委会”同期揭牌,上海市建筑学会历史建筑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卢永毅任专委会会长。
大会上,多位专家学者线上线下展开交流。陈家泠在《海派艺术的创新与发展》讲座中提出:海派艺术发展第一要古为今用,解决创造性、时代性的问题;洋为中用、要以中为主,不要以洋为主,要解决民族性问题。文艺上建树就是要有时代性,创造性,民族性,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张文宏从人类疾病史角度阐述了传染病的形成,以多种传染疾病为例,分析传染病的传播规律和特点。
巴兆祥结合《近年方志学学科建设进展与发展展望》,从全国修志编鉴“两全目标”实现、地方志学科建设和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学术著作、研究成果等方面,回顾总结近年来地方志学科进展和现状;并结合三轮修志开展、地方志综合史编纂、新方志整理与利用,展望了方志学科未来努力方向。
作者:许旸
图片来源:主办方
编辑:郭超豪
责任编辑:柳青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