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阻击战进入攻坚期,某地却出现居家打麻将遭遇“志愿者”扇耳光砸桌子的极端案例。如此荒唐的战“疫”,令人愤怒——如果基层防疫人员尚做不到“依法防控”,又如何让老百姓心服口服,齐心战“疫”?!
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从中央到各地陆续出台多项法律法规,在此背景下,个别人以权谋私、炒卖防疫物资等非法行为得到严惩,被网友点赞“硬核”。防疫法律法规接连出台,然而到了个别基层的执行中,却擅自加码、变出火药味。究其根本,是对“硬核”法律法规、“依法防控”的误读与歪曲。
强调“依法防控”,为的不仅是对违法者重拳出击,同样也在为执法者、管理者划定边界。严格执法,更应文明管理、理性防控。因此,基层管理者的职权也应受到严格约束,禁止滥用权力、不当执法的行为。
何为“硬核”?是用切实有效、科学人性化的举措手段,筑起基层防控的“铜墙铁壁”。
简单粗暴搞“一刀切”,不问事由、不考虑特殊情况的封门封路扇耳光,甚至让原本应受保护的对象,合法权益反而受到侵害,这些做法非但不“硬核”,更是暴露了个别管理者法律意识的淡漠、管理能力的薄弱。
要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基层防控是重中之重。非常时期确需“非常之举”,但“非常之举”不是制造矛盾、背离民心。对每一位基层管理者来说,这一场“大考”前所未有。如何实现人员出入的有效监管、及时全面完成疫情申报统计,大量的难点、堵点需要破题。其中的压力可想而知,有些情绪可以理解。但被情绪压力牵着鼻子走,做出过激、偏执、甚至恶意的举动,就是好心办出坏事。其造成的情绪对立,不仅影响当下防疫效果,更会招致百姓反感,不利于日后工作开展。
“大考”也是“开卷考”,各地涌现不少优秀的管理案例可以参考借鉴。
要想安心让百姓居家隔离,相比钉门框贴封条,更应定时问候或按需采购食物和生活用品。这些模范案例都指向同一个破题关键点,就是把自己放在服务者的位置,俯下身来,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
基层一线直面百姓,是政府公信力的“门面”,基层防控更关乎民心所向。只有方法得当、措施合理、拿出诚意与真心,才能得到老百姓的配合、支持与点赞,携手迎来这场全民战“疫”的胜利。
作者:黄启哲
编辑:王筱丽
责任编辑:王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