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小方《准备战斗》
连日来,新冠肺炎疫情牵动亿万人心。疫情就是命令和召唤,上海的美术工作者们不约而同拿起画笔,自觉投入创作,一大批“用心、用情、用爱”完成的作品蜂拥而至,至今数量多达数百幅,门类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粉画、雕塑、连环画、漫画、儿童美术等。参与者既包括汪家芳、张培成、丁小方、李向阳、肖谷、李磊、陈琪、乐震文等上海画坛的中坚力量,也不乏一些青年美术工作者甚至美院学生。
贺寿昌《基层保卫战》
一幅幅美术作品或为最美“逆行者”们画像,或为“火神山”建设留影,或述说平凡的感动,或传递必胜的信念,笔墨画幅间无不充盈着满满的正能量,共同筑起防病抗疫的精神堡垒。
定格抗疫中值得铭记的人们
“身为画家,这个时候没有理由不行动,那便是用画笔关注时代、表现时代。”从大年初二起,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汪家芳一连创作了12幅“疫情下的民生英雄”系列作品。
汪家芳“疫情下的民生英雄”系列之一
他的第一幅画,画的是钟南山院士。汪家芳坦言:“这幅画我整整画了一天,我想画出他那种慈祥又刚毅、坚定的神态。”他也刻意将更多的画面留给了平凡的服务性群体:医务工作人员、人民警察、快递小哥、出租车司机、菜市场工作人员、环卫工人……“他们没有豪言壮语,默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城市的平稳、正常运行而工作着,值得全社会尊重。正是他们的付出,支撑起我们的信心。”
大年初三,上海画家沈雪江以“守望共朝夕,不胜不还乡”为主题的一组写意水墨就已刷屏网络,让人泪目。这位画家近日还在延续这个系列的创作,至今已完成十几幅作品。
沈雪江《去一线》
《去一线》是其中的第一张画。画中,夫妻相拥胜有声,丈夫身旁带有红十字的行李箱告诉人们他即将投身抗疫一线。“这个场景来源于真实的新闻事件。大年三十晚上,一位青年男医生即将驰援武汉,而他的妻子已怀孕四个月。两人紧紧相拥道别。这一幕情形看得我难以忘怀,第二天我就把它画了下来。”沈雪江告诉记者。这组画捕捉的都是抗疫过程中平凡瞬间:连轴转的医护人员累了躺在长椅上歇一会儿;过往行人无不戴上口罩的“新时尚”;逐渐康复的病人终于下床走上了几步……沈雪江也特意选取了一种抒情小品式的画法,寥寥数笔,以小见大。
张弛《众志成城》
得知新冠疫情时,上海画家“夫妻档”乐震文和张弛正在日本东京。他们同样为国内的疫情捏了一把汗,第一时间采用传统国画与现代手机软件合成的方式创作了一系列鼓舞人心的作品。在重大突发疫情的关键时刻,医务人员不顾自身安危深入重症区,向病毒抢时间、向死神夺生命,张弛的一幅《众志成城》,定格的就是这样最美“逆行者”站在起航的飞机前整装待发的场景。
传递一股摧不垮的精神力量
以俯瞰视角表现武汉火神山医院争分夺秒建设场面的《决战火神山》《奔涌火神山》等油画,是上海市美术家协会顾问、油画家李向阳开年画下的。画面略带抽象,其间迸发的豪迈气势令人过目难忘。
李向阳《决战火神山》
“严格说来,我的‘火神山’并不是创作,更不敢妄称抗击疫情,只是些情到深处的宣泄而已。”李向阳告诉记者,“火神山”开建,突然感觉找到了创作灵感喷涌而出的“火山口”,他想要借画作表现的是一种摧不垮的精神,一种必胜的信念。
鲍莺《蜕变·希望》
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上海中国画院画师鲍莺用纸本水墨加丙烯颜料创作了由两幅小画构成的《蜕变·希望》。单看一幅小画,是用丙烯颜料的珠光白描绘出的局部蚕茧,两幅小画拼在一起,则显出蝴蝶的影像。《蜕变·希望》凝结着破茧成蝶、顽强抗争的寓意。“坚定信念,未来一定是充满希望的。”鲍莺说。
王祖和《严禁排污》
笔墨战“疫”,未曾缺席的更有漫画——以笔为枪,快速,接地气,本是漫画这一画种的特殊优势。这些天,76岁的漫画家王祖和一面关注疫情,一面创作了七幅漫画,其中不少角度别出心裁,给大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面对疫情初期网络上流行的不少谣言,他采用比喻手法创作了《严禁排污》,将谣言比作污染抗疫环境的污水,画中正在拧紧排污管道阀门的那只手格外醒目。隔空“喊话”的两串微信图标,构成了他的《互报平安》,这是非常时期人们之间相互关爱的一种默契。
陈琪《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徐然书《2020时代英雄》
罗卫民《增援武汉》
李磊《有大爱》
周全《天使的手》
张雷平《守护——向白衣天使致敬》
黄阿忠《让我们都能戴上口罩》
洪健《国士无双》
孙筱辰《出征》
王漪《沸腾的火神山》
肖谷《光明天使》
丁阳《不负使命》
朱新昌 《冠毒吃老孙一棒》
乐震文作品
马小娟《守护生命的天使》
作者:范昕
编辑:汪荔诚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