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赵立新在社交平台上发表言论:“日本人占领北京八年,为什么没有抢走故宫里的文物并且烧掉故宫?这符合侵略者的本性吗?”引起舆论一片哗然,许多网友留言批评赵立新美化日本侵略者的言论,@中国反邪教 声援广大网友,严正驳斥了赵立新的言论。随后@紫光阁 转发@中国反邪教 并评论道,“任何一国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日寇为何没有烧毁故宫,有多方面原因。就日寇来说当时这些侵略者错以为会永久占领中国,已将故宫视作自己的财产,当然不会掠夺自己。及至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侵华日军也没必要抗命再去故宫放火。总体来说故宫得以保全可以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大势使然,绝非日寇本性。假若中国军队当时是以武力收复北平,以日寇之凶残无耻,放火烧城的可能性是极大的。不过更重要的是,当时还有许多以张庭济为代表的仁人志士尽心竭力、千方百计的守护周旋,才使得故宫以及故宫文物得以尽可能保全。
文汇报资料显示故宫文物蒙受重大损失
@中国反邪教 在4月2日驳斥赵立新言论时说道:“这种观点太天真了”。实际上,“为了免遭日寇破坏,1933年,故宫决定把一部分文物南迁”,这部分文物被运往上海和南京,之后,又分批西迁,“故宫文物部分转移后,来不及运走的文物损失惨重!!!”确实如此,早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当时的南京政府就决定尽快将故宫文物运往上海。1933年2月5日夜,一列满载故宫文物的列车驶出前门火车站,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文物大迁移开始了。火车到达南京后,文献档案被留在南京,其余皆运往上海。在之后三个多月时间里,又有四批来自故宫和古物陈列所等处的文物运至上海,存放在法国租界天主教堂的仓库里。
1936年9月26日,故宫博物院在南京朝天宫文物库房建成,存放在上海的文物又陆续地运到了南京。七七事变爆发后,命运多舛的故宫文物分为北、中、南三批撤离,北路文物7000多箱沿运到了四川峨嵋,中路文物9000多箱运至重庆,南路文物80多箱由水路转陆路运往长沙,后又一路流离,终于在贵州的安顺落下脚来。
所以,日军侵华期间故宫文物损失较小,是因为大部分珍贵文物已经提前转移。但是留在故宫较难带走的文物器物,仍然蒙受了重大损失。1945年《文汇报》头版一则消息中说:“......托渠暨原任总务处长张庭济办理接收工作,沦陷八年,该院之古物图书文献等幸获安全,惟敌人历年征集铜铁物品由该院先后运走铜缸六十六口,铜炮一尊,残破铜灯亭九十一件,又由历史博物馆运走铜炮三尊,铁炮一千三百六十九尊,除铜铁品外,该院图书馆太庙分馆,所藏新书及杂志于廿七八两年内,屡经敌宪兵检查,先后搬走及撕毁者,计一万余册,此种损失应由敌人赔偿......”
这则消息一方面清楚地说明了日寇从故宫中掠走大量铜铁器物品以及书籍杂志,另一方面提到的这个张庭济不可或忘——正是他留守在陷于敌手的故宫博物院,与日寇展开多方周旋,保全故宫得以蒙受最小的损失。张庭济的儿子张我良回忆:“当时我父亲担任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日本人打来以后,汉奸政府为了进行某庆典活动,准备把故宫的一些宫灯拿出去。他就不同意,他说凡是故宫里面的东西,不能有一样东西拿出宫外。经过他的坚持,当时留在宫里的东西,没有被他们拿到外面去。”
张庭济,1895年生,浙江人。1919年在北京大学就读英文专业期间,作为北大学生代表之一向美国公使请愿,表达对“巴黎和会”出卖中国利益的不满。大学毕业后,张庭济在河南作了大量的社会调查,随后回到浙江从事教育工作。1934年,蔡元培邀请张庭济担任国立故宫博物院秘书,后为总务处处长。“七七”事变爆发,北平随即沦陷,张庭济受故宫博物院马衡院长委托奉命留守,负典守之职,并在1938年担任故宫博物院代理院长。
张庭济竭力与日寇周旋,保全库藏文物和宫殿建筑
1937年,北平刚被占领后不久,日本关东军就强行索要故宫所藏的光绪修会典时征集的车臣汗图。故宫方面表示只能提供照片及副本,日方不允,坚持索要原件,张庭济根据院章与之据理力争,双方发生言语冲突,险些动手。最终迫于形势,故宫最终答应借用三个月,但要求借方先立临时借据,再由日方使馆补具正式借据,且到期后即刻收回。
后到了1938年6月,日伪宪警曾两次闯入故宫博物院太庙图书馆,以检查为名搬走、撕毁太庙图书216种,计314册,面对日伪宪兵的野蛮行径,故宫方面无可奈何,张庭济只得指示太庙图书馆做好损失统计、藏匿好部分余下籍杂志的同时,积极利用人脉关系与日伪政权华北政务委员会交涉。经过不懈努力,最终追讨回部分书籍。
在北平沦陷后,北平的各大机关单位皆必须由日本人充当所谓“顾问”一职,这规定在全北平全面实行,唯独到了故宫却实行不下去了。在当时窥探故宫院长这个身份的人很多,如在王克敏伪政权时期,王克敏曾想自任院长,由张庭济代行职责,遭张庭济坚决拒绝,王克敏最终未能得逞。
1942年6月,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强行任命祝书元为代理院长并函达故宫,同时强迫张庭济与其合作。张庭济鉴于既成事实,无可反抗,为恪遵密令,尽力维持,保全库藏文物及故宫建筑,提出必须做到章制不变、组织不变、旧员不裁,并声明不接受新委任,才同意留任总务处处长。
上海图书馆收藏的1943年《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第五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记录》 中提及故宫情况:会议提交讨论事项“本院总务处长张庭济留守北平,处境艰危,宜取如何态度?讨论决议:饬令该处长继续留守,尽力维持”。马衡院长在向理事会报告院务时指出:“北平本院自1937年卢沟桥事变,华北告陷时起即密饬总务处处长张庭济率同保管人员留守监护,相机应付。数年以来北平本院文物,终因该处长忍辱负重,赖以无恙,幸免散失。”
在1985年故宫博物院建院六十周年纪念特刊上有这样一段文字:“沦陷期间,在日寇铁蹄下,尽管受到很大损失,但我院职工悉恪尽职守,保住了库藏文物和紫禁城宫殿建筑,这在当时确是难能可贵的。”通过上述这些文档资料可知,时任故宫博物院代理院长的张庭济对保全故宫以及故宫文物实在是功不可没。
昨晚赵立新连夜发表致歉声明,为自己“不够严谨的措辞”道歉,并称这是“语境偏差所带来的舆论风暴”。无论是有心还是无意,这种言论实在令人齿冷。
作者:卫中
编辑:卫中
责任编辑:王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