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刘令飞(右)在今年的音乐剧《变身怪医》中成功演绎一个精神分裂者,分别塑造了“天使海德”和“魔鬼杰克”两个形象,收获大量拥趸。(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 童薇菁
今年,上海迎来了音乐剧市场的“井喷”,仅年末,就有《律政俏佳人》《西区故事》等18部大小音乐剧作品将陆续亮相。在群逐鹿的演出市场,中文版音乐剧《谋杀歌谣》在百老汇原版和英法名剧的夹击中表现抢眼———距离首演仅半年,第二轮演出即将在下周开启。
这部中文版音乐剧凭什么让“挑花眼”的观众再度埋单?刘令飞是个不可忽视的名字。“刘师傅要来,必须二刷!”主演名单公布后,沪上多个音乐剧观众微信群里,出现长长留言接龙。“刘师傅”是这批音乐剧迷对刘令飞的爱称,和徐丽东、郑云龙一样,这批音乐剧新生代演员在近年来密集的音乐剧演出中脱颖而出。他们扎实的唱功和独具个人风格的表演魅力,已积累起一批黏性极强的忠实观众。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汤爱民告诉记者,从2002年音乐剧在中国打开局面至今,经过十多年来对市场的观察和理解,包括对演员们训练方法的调整,专业课程领域已经为市场培养了一批唱、跳、演俱佳的演员,其中不乏颇具国际竞争力的实力派。随着上海演出市场音乐剧日益繁荣,优秀演员的个人品牌号召力也逐渐彰显出来,正在“反哺”中小制作的本土音乐剧作品。
打造音乐剧“反复消费”的吸引力
同一部音乐剧看两遍、三遍有可能吗?去年德语音乐剧《莫扎特》来沪时,魏小姐就一口气买了六场演出。音乐剧的歌曲有“记忆点”,能让人反复回味,舞美编排也精致———品质过关是首要因素,但除此之外,特别出色的明星级主演也是观众们关心的要点。比如,欧美音乐剧领域的佼佼者、德语音乐剧《莫扎特》里两位“莫扎特”扮演者乌多和胡勒,唱法不同,气质各异,都很受欢迎。
“演员们每场表现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是它最大的魅力。”魏小姐说,演员每场演出的表现,舞台的状况,都会点燃剧迷的讨论热情。正是这样一批专业观众的崛起,对音乐剧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即便是来自百老汇的大制作、托尼奖作品,如果巡演的演员不如人意,观众未必会埋单。如果是喜爱的,看着他们发展、成长起来的音乐剧演员,即便是舞美简略的小成本作品,剧迷也会认真欣赏甚至反复捧场。这批观众的出现,也推动了市场营销观念的更新。今年,刘令飞、郑云龙、徐丽东三人在出演中文版音乐剧《变身怪医》期间展现了出色的演技和人气。此次《谋杀歌谣》再度上演,制作人第一时间想到他们。
在角色中诞生,在舞台上成长
必须承认,对比海外成熟的音乐剧市场,即使在今天,汉化音乐剧或本土原创音乐剧的人才短缺仍是绕不开的话题。汤爱民认为,这是一个双向的问题,音乐剧人才尤其需要在实践中培育。“在角色中诞生,在舞台上成长,他们需要在舞台上摸爬滚打积淀,在市场里慢慢打造个人的美誉和品牌。”
音乐学者陶辛则指出,大制作往往很难把钱花在演员身上。音乐剧的未来在于小剧场生态的丰富与发展,在这里专业演员的表现空间更大,更能够得到充足的锻炼。
以中文版《爱与谋杀的绅士指南》为例,这是一部摘得过托尼奖最佳音乐剧奖的百老汇作品,其最大亮点在于有一个“超级配角”,演员要一人挑战八个角色,平均五分钟变身一次,跨越性别、身份、地域和长达40年的年龄跨度。在原版音乐剧中,托尼奖最佳男主角得主杰弗森·梅斯在百老汇初登场时就惊艳四座。能否成功诠释这个角色,一度成为演技派“试金石”。
在2016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小剧场音乐剧《两个人的谋杀》里,刘令飞一人饰演十个人物,在肢体和声音表现方面得到了充足的锻炼。在入行的近十年里,刘令飞挑战过不同类型的角色,正是这一点一滴的舞台积累,使他在今年《变身怪医》 里成功塑造“天使海德”和“魔鬼杰克”,成为新一代本土音乐剧演员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