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我们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正昂首阔步行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经据典、援古证今,赋予典故鲜活的时代内涵,深刻阐释中国共产党初心如磐、历久弥坚的精神密码。央视网《天天学习》特别策划“典”亮新时代系列,与您一起学习领会。
【释义】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语出《史记·孝文本纪》,意思是农业是国家的根本,是最重要的事情。
西汉初年,经过秦末长期战乱,人口减少,经济萧条,粮食短缺,恢复发展农业生产成为当务之急。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与民休息”的措施,到汉文帝在位期间曾三次下诏减免田租。汉文帝二年和十二年,先后两次“除田租税之半”,即租率减为三十税一。汉文帝十三年又下诏称:“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今勤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是为本末者毋以异,其于劝农之道未备。其除田之租税。”汉文帝认为,农业是天下之本,但现在辛勤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反而要交纳租税,这是没有把“务本”(农业)和“事末”(工商业)加以区别,对于劝民务农的方法未能完备,应该免除农田的租税。由于第三次发布的“其除田之租税”没有确切时间,是免除当年的田税还是免除此后十余年的田税,尚难以作出明确判断。
经过汉文帝23年的励精图治,西汉王朝逐渐走向强大,由此开创了经济富强、百姓安定、政治稳定的“文景之治”。
【解读】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立足自身抓好农业生产,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才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工程,组织开展并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奠定了坚实基础。
尽管我们的“三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日益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对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三农”向好,全局主动。全党务必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在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基础上,“三农”工作重心发生历史性转移,我们现在的使命就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更加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很多,要求更高,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我们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继续奋勇前进。
编辑:孙欣祺
来源:央视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