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人类文明的坐标,构建城市文明是人类共同的向往与追求。文化的差异性,并不影响人类文明的构建与进步。上海作为具有世界重大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理应对世界城市文明交出“上海典范”、“上海模式”的答卷,这是自觉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使然。把城市文化的构建,上升到构建“城市文明”的历史高度,这是新时代赋予上海的历史使命。
城市空间的更新与利用,不仅仅是只关乎土地、资本、商业增值保值;也不仅仅是城市的时间记忆的更改与重写。城市发展的指标,不仅需要GDP的增量,也需要精、气、神质量。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更为重要的是对城市的文化气度、历史高度、人文温度的构建。城市发展的价值,在于对人生活与生存的关怀,在于对人生发展与生命愉悦的推动。当下所践行的“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发展理念,完全契合了上海曾经昭示世界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文明发展的愿景。
上海以创造历史的气度,站在城市文明的历史高度,把一条工业的黄浦江、一条商业的苏州河两岸打通,专心造就了城市居民修身养息的公共空间。这是上海追求卓越的历史答卷。
文化价值的创造,对一座城市来说,应该同经济建设有着等量齐观的价值。著名的城市学家伊利尔·沙里宁说:“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知道你的人民在文化上的追求。”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标识,也是一座城市的气质、气度、气场的体现。城市的物理空间,不仅仅是城市经济发展的辨识,也是城市文化追求的象征。
上海地铁目前运营里程831公里,20条线路,508座车站,是全世界最长的地铁,有着最多的地铁站及最密的地铁人流。地铁,是值得上海骄傲的硬实力,也是上海构建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巨大空间。我考察了上海几条人流密集的线路的车站,也把我的想法,征求了周围不同阶层、年龄的人群。大家对文化主题车站:例如“中国书法站”“中外音乐站”“中外绘画站”“舞蹈戏剧站”“视觉影像科技站”等等一致反映强烈,有人说:如果我每天在书法站进出,我一定会知道王羲之、颜真卿、米芾、赵孟頫了。有些年轻人说:如果有“贝多芬站”“莫扎特站”,我们一定会把那里作为约会、求婚的地方。
对于上海地铁,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这是一座对人类文化充满敬意与尊重的地铁文化长廊,这些车站,犹如珠串,链接起中外文化的瑰宝,伴随着辛苦勤劳的百姓早出晚归……
据我所知,多年来上海对地铁车站文化尽力构建,并出现过一些优秀的事例。但是,也有一些好的点子流于碎片化,未能形成文化地标,因而也形成不了具有世界传播力与影响力的文化软实力。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拿出开通“一江一河”的城市文化构建的勇气与魄力,建设上海地铁中外文化长廊,久久为功,上海地铁的硬实力也将形成具有世界传播力与影响力的文化软实力。
(作者为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导演)
作者:江海洋
编辑:刘迪
责任编辑:杨逸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