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这是杨绛先生生前写的最后一篇文章,文汇获授权独家发布。这篇文章,是杨绛先生为妹妹杨必翻译的萨克雷《名利场》做点烦后写的序言。她将这部译作称为“师生姊妹之作”。师,指钱锺书;生、妹,均指杨必;姊,为杨绛。
师生姊妹之作(杨绛)
杨必译完萨克雷的小说《名利场》,已心力交瘁,无力修改。当时她有钱锺书先生为导师,可保证无漏译误译,但全书尚待润泽修改。
萨克雷把他的《名利场》称为“没有主角小说”,但既是小说,必有人物。尽管书上的那伙人没有主次之分,主角配角反正是有的。这部小说里的主角配角是爱米丽亚和夏泼两姑娘。
爱米丽亚是驯良的姑娘,这类姑娘的终身大事是嫁人,爱米利亚由父母作主,她只要服从父母为她定下的婚姻,嫁了过去,就一生圆满了。至于蓓基·夏泼呢?她根本没有父母为她找阔人家婚配,她只像流浪汉小说里的女流氓,对她来说,人,没有善恶,社会是乱七八糟的处所,对她有利就是好的,无利,就是坏的。
萨克雷曾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好比鸽子,驯良和善,一种好比鸷鸟,捉住鸽子就一口吃了。
这部小说里的爱米丽亚,显然是被人吃掉的鸽子。夏泼姑娘是吃鸽子的鸷鸟。不用说,读者能会心微笑。
萨克雷是我研究的主题,所以我看了他的全集,他生平最好的作品,也是最畅销的,就是他的《名利场》。萨克雷虽然不靠写作为生,却因为这部小说给了他自信,自信他能靠小说谋生的。
当时社会上有三类人,一是大地主,一是靠地主吃饭的人,一是当兵或当水手。当时萨克雷家还富有,没有必要考虑到如何谋生。
但是他家意外地破产了,萨克雷只好设法谋生。
他曾学画画,曾为当时风行的小说画插画,但收入微薄,不能靠此生活,他写了这部小说深得读者喜爱,他从此就专写小说了。
狄更斯专写下层阶级,萨克雷擅写中上层阶级。我们读了狄更斯和萨克雷的作品,对于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社会,可以看到一个大概了。
二〇一三年春,我决意将小八妹杨必在钱锺书指导下翻译的《名利场》从头校对一遍。我找来萨克雷原著进行校订,文字语句,并加点烦。后因病小有中断,不能工作,心上总嘀咕着还有什么要紧事没做完。经休养多日,居然能看书了,才省悟到还有件要紧事没完工呢!这就是杨必译的萨克雷《名利场》还有最后三数章没点烦修润。二〇一四年八月十二日我修润完毕,心里很高兴,又从头到尾细读一遍。我对友人笑说:“这个译本真可谓杨必师生、杨绛姊妹合作的‘师生姊妹之作’!”
我的校改修润,不知后之读者能满意否。如蒙指出错误,我一定虚心接受改正。
二〇一四年九月二十二日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关于《名利场》点烦
杨绛先生关于文学翻译的“点烦”论,曾在文学翻译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引起众多学者的赞誉和争论。杨绛先生在其所撰的《翻译的技巧》一文中称:简掉可简的字,就是唐代刘知几《史通·外篇》所谓“点烦”。芟芜去杂,可减掉大批“废字”,把译文洗练得明快流畅。这是一道很细致、也很艰巨的工序。一方面得设法把一句话提炼得简洁而贴切;一方面得留神不删掉不可省的字。
翻译理论家郑延国先生撰文表达了对这段文字的理解。“这短短二百七十一个字包含了四层意思:一是何谓点烦;二是点烦的目的,三是点烦乃一道不可或缺的工序;四是点烦的具体操作
李景端先生曾为《堂吉诃德》的译文“点烦”一事求问过杨绛先生,她是这样回答的:“《文史通义》中讲到刘知几主张对文章要进行‘点烦’,翻译涉及两种文字的不同表述,更应该注意‘点烦’。《堂吉诃德》的译文,起初我也译有八十多万字,后经我认真的‘点烦’,才减到七十多万字,这样文字‘明净’多了,但原义一点没有‘点掉’。比如书中许多诗歌,可以去查查,原诗是多少行,我少译了哪一行?搞翻译,既要为原作者服务好,又要为读者服务好,我‘点烦’掉十多万字,就是想使读者读得明白省力些,何况这一来我还少拿了十多万字的稿费呢。”
>>>文汇笔会编辑部编后记
杨必是杨绛先生的第八个妹妹,1968年早逝,仅46岁,一生未婚,被称为“令人扼腕的英才”。她生前翻译的的《名利场》于1957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已经成为公认的佳译。当时书的选定和书名的翻译都是钱锺书先生定的,而书前的长篇序言,对萨克雷作品的分析,由当时从事外国文学研究的杨绛先生撰写。
杨绛先生心疼这个早逝的八妹,曾于1990年写过《记杨必》。晚年又念及当时杨必身体不好,翻译完后已身心交瘁,没有精力做更多的润泽修改,她便开始了为这部作品做点烦的工作。
杨先生说,在2013年春,她决意将《名利场》再校对一遍。在《杨绛全集》“杨绛生平与创作大事记”中,亦有准确记载:“2013年8月8日 请薛鸿时同志借一本Vanity Fair,他买了一本送来。从今日起每天改改杨必《名利场》译本。”
此后,一直到2014年8月,一年时间里,一百多岁的杨先生完成了这部作品的点烦,修改上千处。期间她曾生病住院,出院后心上“嘀咕着还有什么要紧事没做完”,休养几日后,才想起是这事!当今天我们读到杨先生在《名利场》最后一页上的批注:“杨绛从协和医院回家,乐哉乐哉!休息三天,忙着译完此集,不管好不好,总算完工了!Hurry!!!”时,真是说不出的感动啊!
杨先生是笔会尊贵的作者,在她生命的晚年,十年时间里,陆续在笔会发表了十余篇文章,加上接受笔会主编周毅访谈,于百岁生辰做的“百岁答问”,她已经和笔会,和笔会的读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今天,笔会又有幸刊出她的最后一篇文章,为这段友谊画上美好的“圆”。
杨绛先生于5月25日去世。在5月27日起灵那一天,笔会曾微信发文,告别杨绛先生,恭送杨绛先生——《默念“斐多”,为杨绛先生上升的灵魂送行》,我们像苏格拉底一样相信,“他临死绝不会愁苦的,因为他有坚定的信念,惟有到了那边,才能找到纯粹的智慧,别处是找不到的。”
杨绛先生,安息!
我们会记住您的“乐哉乐哉”。
*本文系文汇笔会公号(id:ibihui)独家提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