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网讯(记者 刘栋)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今天(27日)向社会发布《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自贸区司法保障白皮书》。这份2.9万字的《白皮书》共分为四个部分,涵盖了两年多来该院自贸区司法保障总体工作情况及于2014年公布的《涉自贸区案件审判指引》的实践意义介绍,同时分析了该院涉自贸区案件的基本特点,并发布从刑事、民事、商事、知产、行政和执行等不同领域选取的14件具有代表性的涉自贸区典型案例。《白皮书》完整记录了自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至今,上海一中法院在自贸区司法服务保障方面的作为。
《白皮书》显示,截至2016年3月31日,上海一中法院共受理涉自贸区案件765件,案由涵盖了刑事、民事、商事、知识产权、行政和执行等各个领域,目前已审结682件,案件数量呈总体上升趋势。其中,投资贸易类纠纷、金融商事纠纷、经济犯罪类纠纷等类别案件分别呈现涉外投资贸易纠纷与新设公司涉诉增多、案件因区域而产生聚集效应及国际化犯罪趋势明显等特点。而该院于2014年4月制定并公布的涉自贸区案件《审判指引》,在自贸区涉诉纠纷出现伊始,就对相关案件的审判原则、审判机制、法律适用要点等进行了明确,较好地发挥了其在法律解释、填补漏洞方面的功能,确保了法律与政策在自贸区内的统一适用,这在当时无疑具有一定的“先验”意义,并进而成为案件审理的指导,“催生”出泰格实业(上海)有限公司、王国明等人走私普通货物的首起涉自贸区走私案、西门子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诉上海黄金置地有限公司的首例涉自贸区申请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案、刘春泉诉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行的“垃圾短信”侵权责任纠纷案等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
除了在案件审理方面以《审判指引》积极“备战”之外,上海一中法院同时成立了自贸区司法问题应对小组、自贸区司法问题研究小组,并建立专项合议庭及跨庭约请的审判机制,以立体化的自贸区司法应对工作机制,布局涉自贸区案件集中审理工作和统筹开展自贸区司法保障工作。
《白皮书》同时反映,上海一中法院推出的建立专家陪审员制度、陪执员制度、推广电子送达方式等一系列创新司法举措,都对提升审判质量和效率带来了积极影响。而该院与上海经贸商事调解中心、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先后合作建立的自贸区商事纠纷委托调解机制,亦作为ADR机制的引入,为涉自贸区案件当事人提供了多元、便捷、高效的纠纷解决方式。此外,上海一中法院还会同最高法院民四庭、上海财经大学连续举办三届自贸区司法论坛,每年公开出版《自由贸易区司法评论》、《自由贸易区法律适用》等文集,与上海财经大学共建自贸区司法研究中心,并“生产”出一大批调研成果。上海一中法院自觉更新司法理念,理性能动创新机制,积极助推自贸区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在司法实践中做了诸多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