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记者 唐玮婕
刚刚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科技创新板”上亮了个相,首批挂牌企业之一——上海彩虹鱼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尝到对接资本市场的“甜头”:这几天,不少投资界人士、企业和银行主动联系彩虹鱼。“几乎每天都是两三场路演的节奏。”公司董事长吴辛博士说,“科创板帮助我们走完了千米融资之路的最后200米。”
通过多层次金融体系扶持实体经济,为更多中小微科创企业浇灌金融“活水”,“科创板”的推出,正是上海实施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一大重要举措。以金融创新,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上海的金融改革发展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设定的目标任务,金融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持续增强,开创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新局面。
让科技与金融紧密互动
一家专注于高精度手机摄像头传感器芯片研发制造的创新企业,2013年获得了风险投资的A轮融资。然而,由于半导体企业初期需大量资本投入,一年之后公司又再度陷入“资金荒”,急需后续融资支持。关键时刻,浦发硅谷银行决定拿出300万美元额度的贷款,贷款利率大幅低于市场上其他机构债权融资成本,同时配套了认股权安排,银行获得贷款总额一定比例的认股权。这是浦发硅谷银行推出的针对初创期科技企业的投贷联动金融服务创新案例,它帮助初创企业成功生产出首批样品,打通优质下游合作渠道,成功实现B轮融资。
让科技与金融紧密互动,上海正加快步伐——去年5月,《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发布,在科技信贷、风险投资、科技保险以及资本市场等方面连出“重拳”;紧接着,《关于促进金融服务创新,支持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浮出水面,20条措施进一步推进科技与金融的深层次融合,支持科创中心建设。
“我们将继续丰富科技与金融结合的载体、途径。”市金融办主任郑杨表示,上海已经推动设立了“上海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规模100亿元左右,初始规模50亿元;目前正在联合浦发硅谷银行、华瑞银行开展投贷联动工作方案研究,探索投贷联动金融服务模式创新;在上海农商行、浦发银行、上海银行三家银行分别设立科技支行的基础上,还将推动商业银行成立科技支行,针对科技企业特点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发挥自贸区金融创新优势
推动自贸区金融改革试点与科创中心建设联动,上海正以主动开放的姿态,释放更多制度创新红利。
不久前公布的上海自贸区首批科技金融案例中,高“含金量”的创新亮点频现。服务科创,上海银行积极探索符合科技企业特征的可变利率定价模式,着眼科技企业的全生命周期,拉长风险与收益匹配时间,推出“远期共赢利息”业务。上海银行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总经理朱会冲介绍,该业务改变“一价合同”的传统定价模式,在贷款发放时先收取相对低的前期利息,待企业成长后,再根据条件收取延期支付的远期利息,实现银企共赢。
太平洋财产保险公司推出“‘科创E保’科技企业创业保障保险”,是国内首款创业保障保险,科创企业创始人因意外事故或企业经营不善终止经营,可获得一定的费用损失补偿,避免创业失败可能带来的生活困难,也为创业者二次创业提供物质基础。
今后,上海还将继续发挥自贸区金融开放创新优势,形成各类金融工具协同、支持创新发展的局面,鼓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科技企业提供自由贸易账户、境外本外币融资、人民币资金池、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等金融创新服务,降低企业资金成本。
多层次资本市场助力发展
来自市金融办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1月末,本市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融资2908.6亿元,315家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挂牌,去年全年金融市场成交额预计突破1400万亿元。临近2015年年末,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科技创新板”正式开启,多层次资本市场再添“利器”。
据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总经理张云峰透露,与相关多层次资本市场相比,新启动的“科创板”向初创期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延伸,扩大服务覆盖面,错位发展。今后还将探索建立“科技创新板”与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的“战略新兴板”等其它多层次资本市场之间的对接机制,包括在业务规则、挂牌企业上市和信息发布渠道等方面的有机衔接。
一旦与资本市场对接,意味着众多科创“好苗”可以借助金融的助推力,走上快速发展的直通道。吴辛说,科技企业始于技术,成于资本。目前,彩虹鱼还在探索建立“沿途下蛋”机制,边出成果边应用。在上海临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彩虹鱼海洋科技开发应用研究中心正在建设。未来一年,公司将在资本支持下,加大核心技术研发,快速步入成长期。
郑杨表示,设立“科创板”是为了充分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在推进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中的重要作用。面向未来,上海将推动更多科技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发展,支持金融要素市场创新发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需要,支持不同层次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壮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