偿还道德债务,承担“永恒责任”,与纳粹意识形态斗争
根据英国广播公司公布的2014年国家受欢迎度排行榜,德国名列榜首,全球六成的民众对德国持积极观点。学者认为,作为一个曾经发动对外侵略的国家,德国能逐步得到认可,成为今天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国家,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它战后积极和解的举动和诚意,这值得其他一些国家借鉴学习。
70年前,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德国战败。战争不仅给欧洲和世界带来深重的灾难,也给德国造成巨大创伤。研究德国战后和解进程的学者莉莉·加德纳·费尔德曼说,德国的重振之路是从赢得信任开始的。它意识到要重新融入国际社会,就要直面它所犯的战争罪行,不可能回避。
历任领导人承担“永恒责任”
费尔德曼研究了德国历任总理,从康拉德·阿登纳到安格拉·默克尔,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偿还德国道德债务的责任感。用默克尔的话说,对于纳粹的罪行,德国应该承担起“永恒的责任”。
战后联邦德国首位总理阿登纳1951年开始与以色列政府协商赔偿事宜,他对国会说,德国有债要还。“德国犯下了不能以言语描述的罪行,需要在精神和物质上进行偿还。”
至2008年,德国通过不同方式向其他国家赔偿660亿欧元,其中以色列得到的赔偿份额最大。
与此同时,德国通过文化交流与它曾侵略过的法国发展双边关系。1963年,阿登纳与法国总统戴高乐签署《爱丽舍条约》,结束两国长期的敌对状态,为双方关系发展奠定新基础。
德国在1963年为战后和解做出的另一努力是开始对奥斯威辛集中营纳粹分子进行审判,主张进行这次审判的并不是赢得战争胜利的一方,而是德国人自己。
1970年12月7日,时任联邦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殉难纪念碑前敬献花圈后下跪,他在湿冷的石阶上保持下跪姿势一动不动达半分钟。同一天,勃兰特与波兰签署《华沙条约》,保证两国间不使用武力,德国接受战败后划定的领土边界线。
“没有人可置身历史之外”
对于国内部分政客长期以来认为德国人不是为自己而是为纳粹赎罪的观点,勃兰特作为联邦德国总理首次明确提出,“没有德国人可以置身历史之外”。1995年,时任德国总理科尔在以色列的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双膝下跪,再次代表德国向受害者道歉。
和解在将来会有结束的一天吗?费尔德曼说,没有。“这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它不会结束。”她说,这就是为什么今天德国有很多与二战没有关系的年轻人会到纳粹受害国去做志愿工作。
外交政策分析师汉斯·毛尔赞同费尔德曼的看法。他说,和解的含义可能每年都有不同,但它不会结束,每一代人都需要面对这个问题。
根据德国教育法,历史教科书中必须包含有关纳粹暴行的历史内容,并成为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与纳粹意识形态作斗争的思想观念,已被明确列入学校教育的首要目的。
费尔德曼说,德国战后一直持道歉态度,而另一战争发动国日本虽口头上表示过道歉,但做法则截然相反,日本政要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就是佐证。
默克尔今年3月访问日本时,以德国自身为例,呼吁安倍政府正视历史,反省日本在二战中所犯下的暴行。安倍并未作出回应。媒体报道,对于默克尔的礼貌提醒,安倍不可能持欢迎的态度。
当日本很大程度上抛弃和解时,德国正以它的态度和政策赢得道德高地,成为一个可信任的大国。毛尔说,德国如此受到信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与侵略历史切割的力度。
车宏亮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