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电影《蚁人》剧照。
■本报记者 柳青
身量迷你的“蚁人”,漫画里的他能在历史进程的关键时刻拯救人类,可是现在要他拯救让群众陷入审美疲劳的超级英雄片,看起来前途莫测。
不久前,斯皮尔伯格在一次采访中重申了一遍“超级英雄没落论”,他说:“现在看起来,超级英雄片依然风光,但它们的好日子快到头了。超级英雄片这个类型的本质是这个时代的西部片,我这代人年轻的时候见证了西部片的衰落,然后这个类型几乎完全地退出了工业舞台。它并没有因此灰飞烟灭,随着时代变化,西部片讲述的英雄神话改头换面地换一种表达方式出现,于是超级英雄片出现了,必须承认,自从牛仔和印第安人退场后,没有谁能像漫威和DC漫画里的角色那样统治过大银幕。而现在,就像它血缘上的前辈西部片那样,超级英雄片也到了英雄迟暮的时刻。我的意思是,在流行文化的变化更迭中,每一种特定的电影类型都有有限的活跃周期,大卫战胜歌利亚的英雄主义情结不会消失,但此类故事将被移植到新的类型中,或者一些年轻的电影人会创造出新的叙述方法。”
把电影计划排到了2028年的漫威工作室,以及它的对头、跟着它有样学样拉扯“以蝙蝠侠和超人为核心的超级英雄系列片”的DC漫画,这两家必然反驳斯皮尔伯格是危言耸听放厥词。然而微妙的是,被认为“天降大任、承前启后”的电影《蚁人》,恰恰证明了斯皮尔伯格的结论:有关英雄情结的传奇故事会被转移到其它的类型中,超级英雄的故事会讲下去,但这种电影类型确实露出了疲态。《蚁人》7月中在北美首映,磨磨唧唧地到上周末才登陆中国银幕,在长达三个月的时间里,有关这部电影的各种评论都不能免俗地要来上一段“如果是埃德加·赖特拍的,那会是怎样怎样……”埃德加·赖特,鬼才英国导演,擅长在传统情景喜剧里混搭科幻元素和哥特风格。他是漫画《蚁人》的超级粉丝,为把漫画改编成电影,各种基础工作耗去近10年,他说服漫威工作室,放弃原作里的第一代“蚁人”——科学怪杰皮姆博士,把故事转移到第二代“蚁人”,讲述“一个窃贼的逆袭”。之前没有被漫威特别重视的《银河护卫队》异常成功,证明这年头观众已经看烦了“高大上”的英雄主角,荒腔走板、不走寻常路的“二流子”更亲民,这也证明赖特早早给《蚁人》定下的路数有先见之明。另外,赖特敏锐地意识到,《蚁人》里最能博眼球的是变小的躯体和周围空间的有趣关系,眼下电影里最被津津乐道的“公文箱里的搏斗”和“托马斯火车大战”,其实都是他早先设计的。
固然赖特想要“拿生命拍《蚁人》”,对于漫威而言,这是旗下众多超级英雄里的一个,不宜太突出,更不能破坏漫威家族版图。想法太多的赖特显然不是一个听话的导演,于是,双方在电影正式开机前,闹掰了。当时距离预定档期14个月,作风强悍的漫威火线找了个听话的接盘侠导演,按部就班地把电影拍完,卡着日子准时公映。但创作团队的临阵分裂,对电影造成的伤害是没法掩饰的,现在看到的《蚁人》是个悲哀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时而冒出赖特那种英伦浑小子调皮的灵光,更多时候又陷在“漫威连续剧”的上下文自恋里。比如老皮姆挖苦复仇者联盟正忙着“把城市从天上丢下来”,这其实是针对电影《复仇者联盟2》的情节;再比如让“蚁人”斯科特和“复联”成员“猎鹰”来一场意外的遭遇战,后者的台词里还不忘提到漫威漫画里所有角色的精神领袖“美国队长”……这股子自以为全世界观众都要熟看它家各部作品的自信,真是烦透了。
至于可怜的接盘侠导演佩顿·里德,是个不算很出挑的轻喜剧导演,他在接手《蚁人》之前的几部作品——《随爱沉沦》《分手男女》和《好好先生》,可以看作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红火过的中产情节剧在新世纪的与时俱进版。他尝试在漫威大片的方程式里添加一点意外,至少《蚁人》最后的高潮大戏确实有点“意外”,不止是赖特设计的场景美学——让变小的男主角和反派在一架玩具火车上决战。更意味深长的是这个场景所处的大背景:一个标准的美国式中产社区,一个更适合绝望主妇而不是超级英雄的环境。赖特的设计让电影回归漫画的本质,孩童视角,卧室里的历险,从日常的土壤里生长的奇幻。里德在具体的执导中,尝试把“超级英雄”安置到《美国美人》和《革命之路》的语境和空间里,斯科特这个非典型英雄的成长议题也不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而是处理和家人、尤其是和女儿的关系,英雄光环下的道德鏖战让位给亲情伦理的纠结。扮演斯科特前妻的演员,之前频繁地在独立制作中演过各种被家庭、被身份困扰的女人,这样的演员选择应该不是巧合。
赖特的创意没能全盘实施,被漫威踩了刹车,里德的尝试也只是“有点意思,却差了口气”,于是《蚁人》回到终究平庸的超级英雄片的路径上。公允地说,这些年漫威出品的超级英雄片维持着良好以上的制作水准,算是业界良心,《银河护卫队》玩了一把B级片高歌猛进的逆袭,太空歌剧式的造型混搭上世纪末流行乐坛的各种神曲,让人瞠目,至于《美国队长》和《复仇者联盟》也有些许稳中求变的意思。被寄于过“求新求变”期待的《蚁人》最终传递出无趣的商业讯息:漫威谋篇布阵的版图上,把风险尽可能降低的稳妥利益是第一位的,漫威电影从漫画亚文化的支流积蓄力量成商业电影领域兴风作浪的主流,以“异端”起家的它,如今对“异端”是并不宽容的。
《蚁人》平庸的体面恰恰从正反两面证明了斯皮尔伯格那番结论是有远见的洞察:超级英雄片那套成熟的模式已经很难制造惊喜和刺激,那些故事的核、人物的魂仍然是活的,但它们必须转移到新的类型中才有生命力。曾经没落的西部片能以超级英雄的方式重生,以后,超级英雄的转变远比超级英雄好看。
当然有各种声音反驳斯皮尔伯格。理由是,西部片的源起追溯到1903年的《火车大劫案》,西部片杰作频出则要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按照这进度,超级英雄片这种发端于上世纪末的电影类型,还有几十年的长路要走。以及上世纪50年代西部片鼎盛,电影院里西部片的数量比所有其它类型的片子都多,以此参照,如今超级英雄片的市场份额远远不够强大。这种类比简直让人毛骨悚然,联想漫威的时间表已经排到2028年,想象一下满眼看去都是“美国队长手撕钢铁侠”“蝙蝠侠大战超人”和“美国队长单挑蝙蝠侠”的场面,那还是让斯皮尔伯格的预言赶紧成真吧!
被认为“天降大任、承前启后”的电影《蚁人》,恰恰证明了斯皮尔伯格的结论:有关英雄情结的传奇故事会被转移到其它的类型中,超级英雄的故事会讲下去,但这种电影类型确实露出了疲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