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是第六个国家扶贫日,为贯彻落实中央及市委市政府助力对口帮扶地区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要求,推动形成消费扶贫发展格局,深化和拓展上海购物品牌,由上海市主办、各对口地区协办的2019年上海对口帮扶地区特色商品展销会今天在光大会展中心西馆开幕。展销会为期四天,旨在推动对口帮扶地区特色商品形成产销对接的长效机制和工作体系、服务平台;提升对口帮扶特色商品市场化程度和知晓度、美誉度;布局对口帮扶地区特色商品实体销售网点、网上销售平台;推动对口帮扶地区特色商品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等。
展出云南新疆等地数千种农特产品
此次展销会集中展示了来自上海对口帮扶的云南、新疆喀什、西藏日喀则、青海果洛、贵州遵义、重庆万州、湖北宜昌夷陵,以及对口合作的辽宁大连等8省(区、市)的21个市(地、州)的数千种农特产品。
在去年同期举办的对口帮扶地区特色商品展销会上,云南迪庆的尼西土鸡、新疆喀什的泽普骏枣、湖北夷陵的蜜桔等地方特产大受市民欢迎。今年的展会上,这些特色产品继续与百姓见面。同时,本次展销的农特产品的数量、种类与去年相比都有了显著增加。其中,不乏大家耳熟能详的云南西双版纳的茶花鸡、新疆喀什的巴旦木、西藏日喀则的青稞产品、青海果洛的牦牛肉、贵州遵义的黔北麻羊、重庆万州的柠檬等,为对口地区优质特色商品走出大山、走进上海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记者在现场看到,作为上海最大的互联网企业,新电商平台拼多多此次依旧强势出击,在展销会入口的醒目位置摆出了一大批对口地区的特色优质农产品。去年首次参加展销会后,拼多多诞生了一批订单量达十万,甚至百万级的贫困地区农产品,订单总额接近10亿元。其中,雪莲果通过平台的销售,逐渐从一款小众水果发展成为了“网红水果”,2018年仅拼多多平台便售出超3600万斤,占云南雪莲果整体产量的20%以上,带动云南雪莲果种植面积由2016年年底的6万亩,增长至2018年年底的9万多亩。今年的展会,除了在会场大力推介平台帮扶的各类农产品外,拼多多还在场外发挥新电商优势,以精准补贴、产品信息流、“多多农园”和“多多果园”等方式,建立起一个对接4.83亿消费者的农产品上行平台,在网上开启了一场365天全年无休的扶贫展销会。
“海派”元素帮助提升农特产业链品质
对口帮扶地区的农特产品要在上海消费市场上取得优势,必须配合“海派”的策划、设计和营销,才有“花头”。早在3年前,上海的职业买手、经销商们出手了,比如,把中药三七做成2克的小包装,方便消费者放在口袋里早晚一包;把石斛、茶叶配上小清新的包装和文案,价格与销量都涨了不少。品控、物流仓储、研发新品、包装设计、拓宽销售渠道,这些都是职业买手们的专长,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尊重并发挥市场的作用,是“消费扶贫”的一大特点。
当然,纯靠市场的力量也不够,在流通和营销环节之外,上海援外干部们“深耕”当地,了解乡村和田头的真实情况,把上海帮扶资金用到刀口上,真正帮助到建档立卡户。同时,在保证农特产品能让建档立卡用户受益的基础上,帮他们塑造品牌,打出口碑,提高质量。比如,有的援外干部去当主播,架起机器去建档立户的田里直播采摘,给贫困地区带去了前所未有的大订单,也倒逼着贫困农户和小合作社从“单打独斗”走向规模化、标准化。
百县百品、双线九进打造长效消费扶贫机制
在产业链源头对农特产品进行提升后,想要让它们能在上海市场有长久的生命力,并确保对上海市场高品质的供给,上海还对这些产品在流通链、价值链等长效机制上进行了探索创新。
其中,对口地区“百县百品”评选活动,按照“改造生产链、畅通消费链、提升价值链”的思路,遴选对口地区100种左右品质优良、供应稳定、带贫完善的区域品牌产品进入上海大市场。2019年8月18日“百县百品”启动以来,在静安、长宁、徐汇举办三场选品活动,通过专家评审及消费者人气推荐,94个贫困县的97种农特产品首轮入围,包括主粮、蔬果、肉禽蛋、茶叶、野生菌和休闲食品等。这些优质特色产品由对口地区县政府牵头,按照上海标准,从源头解决“品控”和“带贫”两大环节,生产户利益优先保证。认证后的产品可统一使用公共品牌标识,为项目的精准性提供了保证。“百县百品”成为上海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优先采购的扶贫产品,也通过政策、项目和保险支持,畅通进入上海主流商业圈、对口地区特色产品展示体验馆及认定的扶贫专柜销售,各大电商平台给予流量支持和产品策划服务,逐步增加上海市场占有率、美誉度,打造若干消费者青睐的明星产品。
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也积极探索消费扶贫模式,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对接、自负盈亏的市场化方式开展“双线九进”,即线上销售和线下推广+宣传+销售;“九进”即进商圈、进社区、进菜场、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地铁、进宾馆、进银行。在上海城郊结合部设立了10个农产品仓库,缩短了末端配送距离;支持在上海8个区设立20个沪喀农产品专卖店、直销店和体验店,以及18个电商销售平台和2702个实体销售网点和商超专柜,在各区菜场、社区、机关等场所举办系列推介活动,为“喀什好味道”香飘上海提供平台。
富起贫困户“钱袋子”,丰富上海市民“菜篮子”
在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办相关负责人看来,对口帮扶既要充实贫困户的“钱袋子”,又要丰富上海市民的“菜篮子”,实现“上海所需,对口地区所能”的精准对接。除商品展销外,本次活动还推动对口帮扶地区特色商品进社区、进企业、进单位、进市场,形成产销对接的精准扶贫长效机制。
作为一个集中展示展销平台,展销会严格市场准入,通过市场化标准方式加快对口地区特色商品进入上海市场的步伐,丰富上海的消费市场。展销会进一步拓宽产品来沪销售的商业渠道,在餐饮、电商、传统商超、新零售等领域开展专题采买对接。本届展销会组织了知名采购商及2000多名专业买家,组织专业贸易匹配洽谈会。特别是17日和18日两天,将连续举办9场专业采配会,包括休闲食品采配会、新零售采配会、果蔬生鲜产品采配会、高端对话采配会等。
长期以来,上海一直在探索如何把广大对口地区优质特色产品引入上海市场,并从生产、流通、到进沪销售全方位帮助提升标准,以适应市场经济竞争。近年来,上海对口帮扶中西部7省市20个地州98个贫困县,已成功助推58个贫困县脱贫摘帽。2017年、2018年,上海连续两年在国家考核中位列第一档。在脱贫攻坚关健时期,上海大力深化消费扶贫模式,发挥大流通大市场优势,建立长效的农特产品产销对接机制,形成产业良性循环,用钉钉子精神切实帮助贫困群众精准脱贫,坚决助力对口帮扶地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进入小康社会。
作者:本报记者 王星
编辑:王星
责任编辑:付鑫鑫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