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18年3月14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家人的发言人称,霍金去世,享年76岁。文汇报记者万润龙曾在本报《近距离》专刊,刊登独家专访——《霍金,全世界又看到你那灿烂笑容》。
霍金,全世界又看到你那灿烂笑容
8月13日晚(2009年),记者在上海至杭州的高速公路上。车到嘉兴,突然接到一个越洋电话。电话是记者的好友吴忠超先生从美国打来的。吴忠超先生是霍金的学生,还是霍金《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等多部重要著作的中文译者,近年来他担任浙江工业大学天体物理研究所的负责人。
7年前,在吴忠超先生、丘成桐先生以及浙江大学新闻办主任徐有智教授的帮助下,记者曾对到杭州参加国际弦理论研讨会的霍金、丘成桐、威腾、格罗斯等著名科学家进行了一系列采访,六天时间向文汇报发回了16篇专稿,其中《走近霍金》被收入国家教材全国职业高中高一语文课本,并使用至今。
记者对吴忠超教授一直心存感激。接到吴教授的电话,记者自然欣喜万分。吴教授在电话中说:“我和太太最近去剑桥探望了霍金先生,并且参加了剑桥800年的庆典。”
吴教授又一次给了本报记者 独家采访的机会。由于手机在高速公路上信号不好,记者与吴教授约定,到家后继续对话。吴教授表示,他会发一些文字给我,我可以通过邮件提问,他很乐意继续与我交谈。
回到家已经是晚上11点,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脑,看到了吴教授发给我的邮件。有对剑桥大学800年庆典的记述,也有他和太太探望霍金的经过。
我给吴教授写了一封表示感谢的信,并且提了一系列读者关心的问题。
14日早上8时许,我拨通了吴教授的电话,随即进行了越洋电话采访。
▲霍金关注的依然是当代科学最前沿问题
为什么会有病逝传闻?
文汇报:霍金的身体状况一直是全世界关注的话题。今年4月,他在美国突然发病并且病危,经抢救后脱离危险。为什么会有霍金病逝的传闻?
吴忠超:我与霍金一直保持着联系。有时候是书信,有时候是通过霍金的私人助理茱迪斯女士的电话交谈。茱迪斯女士于2006年开始担任霍金的私人助理,此后我们一直保持电话或书信往来。2008年11月13日,霍金给我发来邀请信,约定2009年5月至6月到剑桥访问两个月。在他的邀请信中,特别提到希望见到内人杜欣欣。霍金和他的女儿露西合作完成了《乔治开启宇宙的秘密钥匙》,这是霍金为孩子们写的一本科普读物。这部童书的中文译者就是杜欣欣。这次到剑桥,由于霍金的关照,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和理论物理系的秘书特地将杜欣欣列为正式访问者并发给数学科学中心的入门卡、办公室钥匙和电脑账号。她并非学术界的人,在剑桥享受这样的待遇,她觉得很好玩。
霍金给我们的这封邀请信依然有他的签名和手迹。签名是从他的博士论文上复印的,手迹已是近四十年前的了。他被选为皇家学会会员时,他最后一次签名被留在那本古老的签名册上。从那以后,在一切文件中,他的签名均由拇指印代替,再由助手写加注证明。
今年3月,霍金应邀到美国南加州大学和加州理工学院作了两场成功的演讲。他的下一站是到亚利桑那州大学访问并作演讲。但他在去亚利桑那州大学前却病倒了,住进加州的杭廷顿医院,也因此取消了对亚利桑那州大学的访问。我立即去信问候。但茱迪斯不久又告诉我说,霍金感觉舒服一些了。我请她转达对霍金的问候,但愿他能尽快康复回家。
后来我才知道,霍金是因为呼吸道感染在加州入院治疗的。当时的病情确实非常严重。住院十多天后,霍金想返回剑桥,但医院考虑到霍金的安全,坚决反对霍金出院。霍金的女儿露西决定自己解决交通问题,她联系上了谷歌公司CEO埃里克·施密特,施密特愿意用自己的私人飞机送霍金回剑桥,因此医院同意霍金出院。2009年4月中旬,霍金回到剑桥家中。次日,他即被送进爱登布鲁克医院。这个医院几十年前曾与南非的一所医院首次成功进行心脏移植手术,在英国享有盛誉。住院两周之后,霍金病情稳定,回家休养。
霍金患病后,他不能会见任何媒体。医院也开始向外界封锁霍金患病的消息。自《时间简史》出版以来,霍金的任何动态都会引起全球媒体的关注。剑桥的朋友曾谈起,某次霍金下榻于塞浦路斯,宾馆忽然停电。这个事故甚至惊动了该国总统,他乘直升飞机前来指挥修复。霍金患病住院后,太多的传闻对剑桥大学和医院都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医院于是开始向外界公开霍金的病情,但拒绝媒体采访霍金。
因为信息不畅,有关霍金的传闻不断。茱迪斯告诉我,曾经有一位华文报纸的女记者给她打电话,询问霍金“是否已经去世”。茱迪斯十分生气,没有回答她。茱迪斯告诉我,她认为这位女记者的提问很没有礼貌,并怀疑知情人透露了一些消息。
▲2009年8月12日,奥巴马亲自为霍金佩戴总统自由勋章
霍金身体现状怎么样?
文汇报:您说您和您的夫人杜欣欣一起去探望了霍金,您所见到的霍金身体状况如何?
吴忠超:霍金去年邀请我去剑桥访问2个月,行程定在五月至六月。当然,获知霍金患病的消息,我和太太更想去剑桥看望。
今年5月28日,我从杭州出发去剑桥。当时杜欣欣已早我一周到达,因为她是第三次到剑桥,对那里已相当熟悉。我到达的次日,就来到数学科学中心的茱迪斯办公室。寒暄之后,她打开隔壁紧邻的霍金办公室,又沏好乌龙茶。大家在沙发上坐下,她开始详谈这次患病的全过程。
这几年来,霍金一直忙于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他很少顾及自己的身体状况。一年多来,霍金除了例行的几次到访美国,他还访问了南非、智利(包括复活岛)、梵蒂冈、西班牙、意大利以及几个小国家。对于一个年过花甲、拖着病体的人来说,如此紧密的行程绝非适宜,何况他的团队成员还不能全程陪同。但霍金乐此不疲,他甚至超越自己的身体极限做了不少体验性的探究。2007年4月26日,霍金居然完成了由美国“零重力”公司策划的失重飞行,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体验零重力飞行的残障人士。那次飞行,由波音727客机改装成的“重力一号”飞机在大西洋上空2.4万英尺(约7315米)至3.2万英尺(9754米)间完成了8次抛物线俯冲,每次俯冲机上乘客会经历长达25秒的失重体验。在其中两次俯冲过程中,霍金甚至做出了空翻动作。霍金的私人医生埃德温·奇尔弗斯以及看护一直陪在身旁,对霍金的心跳、血压等生理指数进行全程监控,而他的各项身体指数在那次“太空行走”中并未出现任何异常。霍金对那次失重飞行体验赞不绝口,他在空中打出的文字是“太空,我来了!”并称“这感觉太奇妙了,我甚至可以再来一次。”
茱迪斯告诉我,我到达的当天,即5月28日,霍金刚来过办公室,这也是他生病后首次来到数学科学中心。当天他就工作到晚上9时,十分疲劳。我是晚上才到达剑桥,因此未能见到他。我和杜欣欣都有些遗憾。
6月1日下午,我偶然经过霍金的办公室,看到门敞开着,还看到霍金坐在书桌后面。但想到他大病初愈,不便前去问候,向他行了注目礼后,我就悄悄离开了。后来碰到霍金的一个护士,那护士告诉我:霍金刚才在和你打招呼,你怎么没看到?我问:“说真的吗?”他答:“是呀,他眨了很多次眼睛。”
6月4日我们接到霍金助手的通知,说霍金将会见我们。事实上霍金早已知道我们在剑桥,并知道杜欣欣将于6月6日返回美国,他决定在她离开剑桥之前见我们。这是他病了三个月后第三次来到办公室。于是我们成为他在病后最早见到的外国访客。
下午3点左右,霍金从家里来到办公室。4点左右,护理已将他打理清爽。茱迪斯立即给我们办公室打电话:“上来吧,史蒂芬正等待着你们。”
我们来到二楼东南角的那间宽敞的办公室,一进门即看到他正向我们凝视,他以眨眼表示对来客的问候。我说:“史蒂芬,你好吗?”杜欣欣上前吻了他的额头。他很快用电脑回答:“你们都好吗?”我们注视着他略带几分倦色的脸,神情远不如以往那么光彩焕发,但却比想象的好多了。茱迪斯告诉我,最危急的时候他的脸色发灰了。这次可以说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危机。他自己也承认深受折磨。在最危险的时刻,医生严肃地对他说:“史蒂芬,是否放弃生命只系于你一念之间。”此刻除了他的意志,医生已束手无策。我对他说:“你看起来比我们预想的要好得多,我们很高兴能见到你。”
我将从杭州带来的小礼物——一幅丝画《雷峰夕照》展示给他看。2002年他来杭州游览西湖时雷峰塔正在重修,未能见到真面目,现在可以在这张丝画上观赏一下它的风姿了。当他正在电脑上找字时,杜欣欣已在重述白蛇传的故事梗概了。故事几乎讲完了,电脑模拟声才突然响起:“那个(雷峰)塔在哪里?”
我行前本想请一名家画一张水墨画带去,但匆忙中无法如愿,只好将来再寄给他。杜欣欣上回给他寄了自己的书《恒河:从今世流向来生》。他收到后,即来电邮表示祝贺并收藏在自己家里。《恒河》一书的章节题目附有英文翻译,加上许多图片,而他自己又去过印度,还有一位懂中文的护理向他解释书的大意。据说他对那本书很有兴趣。
▲霍金体验失重
新著《大设计》进展如何?
文汇报:霍金两次到中国访问,给中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记得他在杭州和北京都说过,要写一部给孩子看的科普读物,是否就是《乔治开启宇宙的秘密钥匙》?这次您与霍金见面,有没有新的合作任务?
吴忠超:霍金从北京回到剑桥,就着手为孩子创作读物。《乔治开启宇宙的秘密钥匙》是他和女儿露西合作的童书系列的第一部。杜欣欣译成的中文版于2008年4月在中国首发。这次见面,我们告诉他《乔治开启宇宙的秘密钥匙》被中华读书报选为2008年的百佳图书之一,且是其中唯一的科普书,霍金非常高兴。当初考虑由杜欣欣翻译是因为她的文字更贴近孩子的口味。杜欣欣告诉霍金,她正在翻译《乔治宇宙探宝记》,即《乔治》童书系列的第二本。这本书中的《宇宙使用者手册》开创了同类手册的先河,非常清晰简明。当我们谈论此书时,霍金在电脑上完成了选字造句:“这本书主要是露西的工作,她勤奋写作,现在正在世界各地为此书作广告。”
当时霍金已无法用手指按键盘选择字母组词造句,只能用右眼将信号传给敏感器,在电脑中选字组句,然后由声音合成器发出。护理告诉我,在病情非常严重时,他甚至不能使用电脑,只能通过字母板,由护士逐个指点着26个字母,让他辨识认可,睁眼表示“是”,闭眼表示“否”。
这一场大病,使霍金的身体技能再次衰落。回想起三年前,他请我在龚维尔和基斯学院高桌晚宴,当时还能用电脑和我兴致勃勃地交谈三个小时,话题极其广泛。真是此一时,彼一时。那时他正计划到北京参加弦理论会议,在交谈中他要求我和杜欣欣全程陪同他的北京之行,并将他的这个决定让私人助理通知大会。
每次大病,他就衰落一次,但他活着,并且还能读写、研究、旅行、跟踪世界大事,我们还看到他电脑前放了一张奥巴马关于科技教育演讲的光盘,这一切真是奇迹。
我关心着霍金另一部巨著《大设计》的进展,就问他此书何时能完稿,霍金回答我说:大约今年年底。霍金的《时间简史》是他1988年之前对理论物理与宇宙学的总结,如今历史车轮又转过了20多年,人类对宇宙有了新的发现和理解,他自己对宇宙和统一理论也有了许多新的思考,对于未来的发展有许多预言和展望。这些年来,霍金一直在完成《大设计》的撰写工作,并早已约定让我将这部书译成中文。前年我收到这部书的大纲,将会在合适的时候专门介绍它。如果今年年底他能够完成《大设计》的书稿写作,无疑那也是世界科学界的一件喜事。
但他的助手后来告诉我:在目前的身体状况下,何时完稿还说不准。回想最近我见到他的几回,每次都感到上次他的精神好得多,真不忍心消耗他脆弱的精神。我们交谈时,护理经常帮忙解释。他的护理非常耐心和体贴,一旦我们明白他要说的,我们就尽力表示理解他要表达的全意,这样他就不需完成整个句子。
我们随即向霍金表示,希望他尽快完全恢复健康,待他七十周岁生日时再来看望。告别之际,护理将他的轮椅移动到合适位置,并擦拭他的脸和眼镜。我们和他分别合影留念,我也特别为他拍了个人照。拍照之后,我们用手抚着他的双手,表示告别,他的双手因输液有点浮肿。杜欣欣再次亲吻了他的额头。
我们向霍金告辞。霍金目送我们走出办公室。杜欣欣接着走到茱迪斯办公室向她告别答谢。在那里,我们遇到了刚从加拿大赶来看望霍金的尼尔·图洛克。寒暄时,茱迪斯接到美国南加州大学的尼克·渥纳的电话,被告知他将在七月份来剑桥探望霍金。茱迪斯告诉我,每每听到有朋友要来探望,霍金总会感到开心和安慰。霍金平时与他的护理人员、学术团队、朋友学生亲如一家。我三十年前念书时霍金病情不是太重的时候,他没有专门的护士护理,由学生承担帮助霍金喂饭和上厕所的工作,并轮流在放学后到霍金家中帮助料理霍金的生活。霍金和他的同事、学生、朋友共同营造的学术和情感的双重氛围,帮助他一次又一次地克服生命的危机。茱迪斯告诉我,霍金从来不要任何人对他的病表示同情,他还想着乘太空船上天飞行。
这次我去剑桥,应该说带有三重任务:探望病危复愈的恩师霍金是份内中事;参加剑桥大学成立八百年的庆典活动;今年又是我三十年前就学的应用数学和理论物理系成立五十周年……因此,在剑桥的日子,时间排得满满的。
▲2006年6月23日吴忠超(左)陪同霍金和茱迪斯游览颐和园
霍金是否即将退休?
文汇报:今年1月,有媒体披露霍金即将退休。霍金是否会退休?他退休后有什么新的打算?
吴忠超:2009年1月8日是霍金的生日,今年他满67岁。有传媒发布消息称:霍金即将退休。他的私人助理茱迪斯女士随即给我来信澄清。信中写道,按照剑桥的传统,他将不再担任卢卡斯数学教授,但其他一切不变,包括他的办公室、助手、机械师和护理团队。后来又传说霍金将辞别剑桥,去加拿大的佩里米特研究所长期任职。茱迪斯又来信说,媒体的猜测毫无根据,霍金只打算在2009年6月22日去那里访问一个月,他最近刚与剑桥大学签合同,至少要工作至2012年。
霍金的卢卡斯数学教授任职将于2009年9月30日结束。国际学术界非常关注下一届人选,剑桥人自然更是议论纷纷。下一任可能是这个教席有史以来首次由英伦之外的人担任,其实在世界范围内就学术声望和其他条件合适的候选人寥寥无几。最近几年,粒子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威尔泽克对霍金辐射作出重要贡献,如果下一届的卢卡斯教授由他担任不会引起什么惊讶。
霍金一生中迄今至少经过了五六次类似的生死难关。1985年在瑞士患病使他永远失去了声音。2003年那次也非常严重。每次都使亲友和国际学术界同仁忧心忡忡,他本人对此却甚为达观,仿佛还有些与死神搞恶作剧式的得意。因为霍金在西方已成为卡通的形象,有一部卡通电影的情节是一对夫妻望着插满维生系统的霍金乘轮椅缓缓而来。妻子对丈夫说:“我想将他的维生系统关闭一阵再打开,看看会发生什么?”这情节曾极大地激怒了霍金的家属。但霍金本人却认为那很幽默,很有创意。我的另一位朋友也是霍金学生,他最近也从外国来剑桥,但他只对霍金招了招手,不想耗费他的精神和他交流,然后他让茱迪斯传给霍金一个字条,说要来参加他75岁生日聚会,霍金微笑一下,在电脑上写道:“It is too far.”
在霍金患病期间,英国也有许多网友指责皇家为何不给霍金封爵,因为霍金的朋友以及同辈学人彭罗斯已是Sir(爵士),而马丁·雷斯甚至是Lord(勋爵)。我从霍金的主要合作者皇家学会会员吉朋斯那里了解到,霍金认为,许多被封爵的人中颇有不适当者,所以他耻于和这些不适当者为伍。
此前有许多科学家都为霍金未能获得诺贝尔奖而不平,包括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都认为霍金是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他提出了许多有创见的理论,比如黑洞的霍金辐射、宇宙创生等等,但实验验证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而诺贝尔奖强调获奖者的理论必须得到实验验证。例如具有太阳质量的黑洞的霍金辐射温度是一千万分之一开尔芬,而宇宙背景微波辐射的温度是二点七开尔芬,所以验证霍金辐射尚待时日。爱因斯坦早就提出了引力波理论,但间接验证引力波的存在却是几十年后的事;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提出“大爆炸”宇宙学的是物理学家,而最终登上诺贝尔领奖台的,是十多年后贝尔电话实验室两位研究“噪音”的工程师。霍金最关注的依然是当代科学最前沿的课题。
文:文汇报记者 万润龙
原文刊于2009年8月17日文汇报,原题为《霍金,全世界又看到你那灿烂笑容》
编辑制作:范菁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