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吉路站顶部硕大的圆形风管引人注目,金色管线裸露在外,排列整齐又富有变化(傅国林摄)
【编者按】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眼下,一批民生工程进入了年终冲刺阶段。这些工程承载着城市的功能和温度,承载着市民的获得感,承载着建设者们的责任感。锐意进取、勇于创新,让上海这座城市更有高度、更有活力,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文汇报今起推出“民生工程年底冲刺”专栏,关注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事项目。
上海轨道交通的“大家族”将迎来新成员。按照规划,2017年,上海轨道交通在建项目共10个,在建线路里程216公里,车站140座。
日前,文汇记者实地走访9号线三期东延伸芳甸路、金吉路等站点,提前一睹这条今年年底通车试运营的新线路。
▲金吉路站灯部采取大面积裸露,采用圆型风管,精简装修(傅国林摄)
“清水混凝土盒子”简约通透
一走进金吉路站,你的注意力会迅速被顶部硕大的圆形风管所吸引。金色管线裸露在外,排列整齐又富有变化。素混凝土柱在温暖灯光的投射下,散发出典雅质朴的气质。
负责建设的上海轨道交通申松线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时立红表示,9号线三期东延伸工程车站的建设与装修,追求“物的本质的美”,在技术和艺术上展现新突破。
“车站设计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设计概念,上顶面采取大面积的裸露,精简装饰,还原建筑形体本质的特色。”时立红说。又比如,该线路大量站点出入口及附属结构体现了“整合设计”的理念,以前,在地铁站外面,经常会看到新风系统、活塞风、排风、多联机等设备;现在,外观就是一个简约通透的“素混凝土盒子”,将这些设备统统纳入。
地下轨道交通的设备间大多是灰色、冷冰冰的。但是,当记者走进芳甸路站的冷冻机房时,眼前看到的是五颜六色的管道,黄色、橙色、蓝色、绿色……每一根管线都披上了“彩色外衣”。这不仅是为了美观,让空间变得有趣而灵动,同时也提升施工质量,更便于日后检修维护。
除了站点建设,9号线三期东线路在轨道铺设上也引入了新技术。全线采用预制轨道板道技术,通过轨道道床的工厂化预制,大大降低了现场混凝土的浇筑作业量,极大提高了成品外观质量。同时,采用新的测量技术,提高了轨道的平顺性与稳定性,使乘坐体验更舒适。
▲金吉路站台内有醒目的公厕标识,方便乘客(傅国林摄)
人性化设施随处可见
基于不同的乘客需求,上海地铁正在建立以乘客需求和用户体验为核心的运营服务管理模式。
此前,限于客观原因,2007年至2015年开通的线路,厕所普遍面积较小、厕位较少,男女坑位数常出现1:1.5的最低配置。早晚高峰,不少厕所人满为患,尤其女厕门前大排长龙。
随着新线下月开通,升级版的地铁公厕也将投入使用。第一个显著变化是,厕所位置改到付费区内,以站台为主,方便进站乘客。男女坑位比提高到1:2.5,至少保证男厕2个坑位3个小便斗、女厕5个坑位,以缓解女性上厕所排队的现象。
环控要求也大幅提升,公厕每小时需换气20次,污水泵房每小时换气10次。新线的厕所都设置在车站的两端,排风系统和车站相分开,排风效果更好。
另外一个亮点是,新线路的厕所增加了第三个厕所,里面有母婴设施、无障碍设施,方便特殊人群。
▲芳甸路站控制室(傅国林摄)
时立红介绍,管理用房设计也利用色彩营造简洁明快、现代的办公环境,避免了地下办公空间的沉闷感。同时,将运营需求也充分纳入环境一体化设计,在上海轨道交通首次实现运营管理人员“拎包入住”。
在时立红看来,这点滴变化将激发运营人员为乘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让轨道交通真正成为散发着上海温度的交通网络。
▲芳甸路站进口处二维码扫描(傅国林摄)
■相关链接
9号线三期东延伸工程起自二期工程终点杨高中路站,线路沿杨高中路向东前行,穿过罗山立交、金桥立交至金海路口,转向金海路继续向东前行,穿过A20公路、浦东运河后,止于曹路站。线路全长13.8公里,全线设芳甸路站、蓝天路站(未来与14号线换乘)、台儿庄路站、金桥站、金吉路站、金海路站(与12号线换乘)、顾唐路站、民雷路站、曹路站共9座车站,均为地下站。